“王叔來啦!這次要幾盒多達一?”
“給我5盒吧。”
近日,62歲的秀山居民王志強,拐頭走進小區對面的藥店,購買常用的降壓藥,這也是王志強的常備藥。
“我以前買的一盒7片,25元左右,現在這一盒有14片,價格就37元,劃算多了。”王志強高興地說道。
王志強用藥負擔的減輕得益于秀山縣醫療保障局深入實施藥品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工作。近年來,秀山縣醫療保障局緊緊圍繞“落實落細帶量采購、提高優質藥耗可及性”的目標,持續推進帶量采購“放管服”改革,有效減輕群眾醫藥費用負擔,促進醫療機構良性發展。
大膽“放”
強化藥品“應采盡采”
藥品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可以理解為“以量換價”,由國家將各地醫院零散的采購量整合“打包”,統一向藥企明確購買數量,進一步保障群眾用藥可及。
解決群眾看病就醫難,根源在“醫”,落點在“藥”。一粒小藥片背后,是事關群眾身體健康的大民生。如何有效推動帶量采購政策落地,確保醫療機構藥品采得到、群眾用藥供得上?
秀山縣醫療保障局一邊取消聯合體采購機制和配送會員準入機制、廢止藥品聯合采購目錄和藥品配送會員名單,減少了行政干預,另一邊落實藥品分類采購機制,鼓勵醫療機構根據需求自行決定采購品種、規格、生產企業等,拓寬采購渠道、切實提升流程靈活性。
為進一步保證帶量采購清單“不漏、不錯”,秀山縣醫療保障局深入基層全面摸排常見病、多發病藥物配備使用情況,組織買供雙方通過會議座談及時溝通藥品采購信息和藥品庫存信息,確保信息暢通。
堅持惠民為本,群眾看病就醫負擔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減輕。今年以來,秀山縣醫療保障局已開展藥品集中采購15批次,金額近3200萬元,藥品平均降價51.86%,降低了用藥費用6606.58萬元;采購醫用耗材品規342個,金額744.96萬元,費用降低2332.48萬元。
緊盯“管”
織密藥品安全監督網
“其實剛開始我有點忐忑。”回想起剛買上集采中選后的“多達一”時,王志強的第一反應是價格降了,藥品的質量和療效是否跟以前一樣。“問醫生問了好幾次,他一直強調沒問題我才敢吃。”
回到家,服用新藥期間,王志強比往常更關注自己的血壓和身體狀況。“那幾天如果身體不舒服,我總擔心是新降壓藥的問題。”連續觀察了半個月,去醫院檢查血壓正常,他才放寬心。
其實,擔心的不只是患者。“帶量采購不僅要把價格降下來,更要確保藥品的質量。”秀山縣醫療保障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實施帶量采購后,秀山以縣醫保局為牽頭單位,積極聯系縣經信委、縣財政局、縣衛健委、縣市場監管局等多部門加強信息共享、聯合督查懲戒,及時約談對帶量采購執行不到位的醫療機構負責人。
在規范醫療機構采購行為方面,秀山縣醫療保障局建立“六大監測臺賬”,即帶量采購醫藥產品監測、配送企業交易誠信評價監測、持續采購同通用名同掛網分組價格偏高的藥品監測、藥品耗材貨款支付實時監測、藥品備案采購監測、藥品價格信息監測。定期分析監測數據,糾正買賣供三方的不良采購行為,并督促公立醫療機構藥品耗材全部實行零差率銷售,進一步保障民生。
“藥品集采讓過去的很多高價藥變得易獲得,因此針對買供雙方失信與違規行為我們零容忍,去年有12家醫療機構共被罰近20萬元。”該負責人表示。
用心“服”
充分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
近日,秀山縣醫療保障局組織轄區內醫療機構開展藥品、耗材集采工作培訓,邀請了專家進行授課。“專家培訓能解答不少集采工作中的堵點,對我來說是珍貴的學習機會。”秀山縣人民醫院某科室醫務人員說。
醫院帶量采購一頭連著患者,一頭連著藥企。如何鼓勵醫務人員和醫療機構積極參與改革?“我們想到了兩個字:服務。”秀山縣醫療保障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優化措施用心服務,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優化醫療機構開展新增醫療服務項目審批流程,促進機構效率加快,同時定期分批次開展“小班化”培訓,組織醫療機構負責人、采購人員、財務人員、醫保科人員等學習政策。
出臺并積極落實醫保資金結余留用政策,截至目前,已節省醫保資金約2.26億元,向31余家醫療機構撥付結余留用資金376萬元,用于醫務人員薪酬發放和醫療機構發展。
“其實帶量采購也間接促進了藥品及醫用耗材質量水平的提升、提高了貨款支付效率,有助于改善行業營銷模式和凈化行業生態。”該醫務人員認為,改革同樣促使醫院良性發展。
在各方通力改革下,一條條措施變成行動,一個個行動開花結果——糖尿病用藥沙格列汀月費用由225元降至90元以下、人工髖關節平均價格從3.5萬元下降至7000元左右……近三年,秀山縣醫療保障局落地集采的藥品和耗材共節約醫藥費用達2.26億元,切實提高了群眾就醫的獲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