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市醫療保障局不斷建立健全網絡安全和數據保護工作機制,切實維護醫療保障信息化發展安全底線,積極拓展醫保大數據應用空間,全力以赴促進醫保服務效能提升。
一、強基礎,筑牢醫保數據安全基座。一是深化醫保信息平臺基礎建設。擴充建設計算、存儲、網絡、安全等基礎設施配套資源,增加服務器353臺、安全軟硬件設備91臺(套)、終端安全設備5100臺(套),平臺計算和存儲資源全面提升。二是加強數據安全管理。制定《數據安全管理辦法》,從數據采集、傳輸與儲存、應用、共享、開放、清理與銷毀等數據全生命周期各環節加強監督管理,強化重要數據和敏感數據字段保護,做到有章可循、有規可依、有據可查。三是完善應急處置機制。修訂《網絡和數據安全應急預案》,規范網絡數據安全事件應急工作流程,嚴密組織安全風險排查,參與市級攻防演練,及時封堵安全漏洞,嚴密監控、迅速處置安全風險。
二、抓運維,保障信息平臺平穩運行。一是嚴格規范運維管理。印發《需求管理辦法》,對各項業務需求進行編號分類登記管理,堅持周例會,解決疑難問題,統籌分配任務,通報重大事項,重保時期提前統籌安排各廠商在運維現場、AB機房的巡視、監測等運維工作。二是加強運維團隊建設。從局系統抽調具備相關專業背景的工作人員成立運維團隊,通過組織數據安全管理、電子檔案系統、需求管理平臺、云桌面等業務培訓,參加阿里云云計算工程師培訓,不斷提升運維團隊整體業務水平。三是持續開展技能培訓。結合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活動,邀請技術專家對局系統全體工作人員進行網絡數據安全知識、密碼應用知識講座,提升全員數據安全意識和安全防護技能。
三、促應用,助力服務管理能效提升。一是實現醫保智能監管。通過大數據應用實現全方位、全流程、全環節的智能監控,建設基金智能審核和監控知識庫、規則庫,將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醫療費用納入醫保智能審核和實時監控范圍,累計上線智能審核規則112類,共1.2萬余條,實現了審核場景、人群和支付方式的“全覆蓋”,聯網直接結算醫療費100%全覆蓋審核,同時向全市16個區醫保局分配智能監管系統權限50項,助力各區更好履行屬地基金監管職能。二是豐富便民服務場景。全城通辦醫保服務事項達到22個、下沉街道“社區辦”達到11個、“一網通辦”零跑動事項達到11個,“一次辦”“馬上辦”“網上辦”醫保服務事項比例達到100%,京津冀區域內參保人員異地就醫以視同備案方式實現“免備案”,向235家醫院投放486臺醫保業務綜合服務終端,實現人臉識別、無卡就醫。三是推動數據共享共用。加強與政務公共平臺對接,推進醫保相關業務在“津心辦”APP、政務“無人審批”等自助終端辦理,按照“誰主管、誰審批”“誰使用、誰負責”和“統一出口、統一規范、統一流程、按需申請”的原則通過天津政務信息共享平臺對外提供或申請共享數據,同市人社局、市衛健委、市民政局、市公安局、市殘聯等部門建立數據共享機制,累計共享25類信息,為各部門業務開展提供有力支撐,扎實推進“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