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30日,中共泰安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辦公室《改革創新動態》第59期刊發了泰安市探索“先診療后付費”信用就醫模式全力打造醫保版“花唄”的經驗做法。
今年以來,泰安市為破解參保群眾就醫過程中多次結算付費“折返跑”的痛點難點問題,積極探索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醫保基金監管體系,拓展“信易+醫保”應用場景,在全省率先啟動醫保惠民信用就醫服務,實現“一次診療一次付費”“先診療后付費”,著力打造“誠信醫保”泰安品牌。
?01
創新評價標準,建立醫保信用“新體系”。
一是嚴格信息歸集。依托山東省醫保信用評價子系統,歸集參保人參保類別、職工繳費基數(居民繳費年限)、連續繳費、醫保基金監管部門的違約違規和欺詐騙保等多維度的評價指標,根據不同權重,實現醫保信用大數據建模。二是科學信用評級。探索制定參保人醫保信用管理辦法,實行信用評價積分制,細化參保人醫保信用評價指標,設置參保信息、違規操作、基金監管、社會信用等4個一級指標,明確14項扣分標準和4項加分標準。綜合匯算參保人醫保信用積分,按照一個年度信用得分情況,分別確定為優秀、良好、關注、異常4個等級。三是強化結果應用。規范信用分類管理,明確結果應用流程,將參保人信用評價結果應用于醫保信用就醫,與醫保信用就醫支付、聯網結算等方面掛鉤,并共享至金融機構,作為銀行提供就醫專享額度的依據,激發參保人員誠實守信、嚴格自律的自覺性。
?02
實施信用就醫,構建醫保惠民“新載體”。
一是搭建信用支付平臺。建立醫保惠民信用就醫平臺,實現銀行系統、醫院HIS系統、掌醫系統、銀聯系統的對接,參保人通過微信公眾號或小程序登錄醫保惠民信用就醫平臺,作出信用承諾,申請開通信用就醫服務,選擇授信銀行。銀行以醫保信用積分為依據,授予3000元至2萬元的信用額度。截至目前,已有2200余人獲得就醫專享額度。二是優化流程無感支付。打破傳統的“繳費掛號—醫生問診—繳費檢查—醫生回診—繳費取藥”就醫流程,將多個繳費結算環節減至1個。參保人選擇信用就醫過程中產生的費用,醫保報銷部分通過診間實時結算,自付費用均由醫院信息系統直接使用信用付,參保人在掛號、檢查、取藥等環節無需再進行任何付費操作。自實行以來,總結算時間由原來的約40分鐘減至約3分鐘,就診效率提高30%以上。三是探索信用額度共享。為解決“一老一小”長期面臨的就醫不方便問題,針對18歲以下無支付或償還能力,以及60歲以上智能化操作不熟練的參保人群,創新建立“親情付”通道。通過“親情付”功能,參保人可以綁定具有資格的5名家庭成員,實現信用額度共享,解決“一老一小”信用就醫問題。
?03
健全長效機制,打造誠信醫保“新品牌”。
一是建立專班推進機制。針對醫保基金監管點多、面廣、鏈條長、監管人員力量不足等問題,建立醫保信用建設工作專班,協力推進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醫保基金監管體系建設,將以往基金監管工作由一個科室、一個部門管理轉變為全局各單位、醫保系統上下齊抓共管模式。二是建立宣傳引導機制。強化行業自律,組織信用主體簽訂醫保信用承諾書、開展醫保政策學習培訓、專題解讀醫保信用管理辦法。以信用考核為抓手,開展警示教育活動、專項稽查行動,自覺引導參保人等合理使用醫保基金,調動參保人信用就醫積極性,確保醫保基金安全和人民群眾醫保權益。三是建立閉環管理機制。參保人使用信用就醫后,信用墊付費用需在58天內,通過醫保惠民信用就醫平臺或者平臺跳轉相應授信銀行的方式無息還款。平臺及時歸集參保人就醫過程中的診治記錄、履約能力、失信行為等動態信息,實時更新醫保信用積分,實現醫保信用閉環管理,構建科學高效、舒適體貼的現代化就醫服務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