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優化醫療資源合理配置、發揮醫療機構自身優勢,減輕參保患者費用負擔、維護醫保基金安全。市醫保局從醫療機構規模等級、功能定位、自身優勢出發,因類施策,有效構建分級診療格局。
一是持續推進基層醫療機構日間病床按病種付費。實現基層醫療機構日間病床統籌地區全覆蓋、醫保基金全覆蓋。日間病床收治病種由最初的中醫病種8個、西醫病種6個增加至中醫病種11個、西醫病種12個。日間病床不設起付線,床位費、護理費減半計收,參保患者夜間可不留院,在有效減輕參保患者住院費用的同時,兼顧參保患者尤其是廣大農村居民日常生活需要,極大地激發了參保居民常見病、多發病就近就診的意愿。
二是持續優化日間手術病種按定額結算支付政策。我市自2020年5月1日對職工醫保開展日間手術定額結算,確定19個日間手術病種。醫保基金按定額結算,參保患者按總費用固定比例支付且不超過最高支付上限。2021年1月1日起,日間手術定額結算擴展至城鄉居民醫保。通過對運行數據進行系統分析,2023年9月1日起,我市將對12個日間手術定額進行調整,增加醫保基金支付、減輕患者個人負擔。同時增加病種“子宮內膜息肉”,更有效滿足參保患者診療需求。
三是持續完善住院費用按病種分值付費病種設置。作為國家、省DIP付費試點城市,我市于2021年1月1日起全面實施住院費用按病種分值付費。執行一二類手術同病同價,成本差異系數均為1,調動基層醫院的積極性。2023年起,根據國家局DIP技術規范,我市進一步增設基層病種15種,以基層醫療機構歷史費用為依據測算病種分值。一二類手術同病同價和基層病種雙向控制,有效落實分級診療,引導醫療資源下沉。
數據統計顯示,2022年,我市發生基層醫療機構日間病床業務的醫療機構31家,23家實際撥付率超100%,28家實際撥付率超90%。2023年上半年我市發生基層醫療機構日間病床業務的醫療機構43家,34家實際撥付率超100%,39家實際撥付率超90%;2022年,全市有46家醫療機構發生日間手術業務,40家實際撥付率超100%。2023年上半年,全市有52家醫療機構發生日間手術業務,46家實際撥付率超100%;2023年1月基層病種運行首月,發生基層病種住院業務的醫療機構70家,其中40家實際撥付率超100%,54家實際撥付率超90%,三級醫療機構撥付率均在90%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