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蘇 醫 改 動 態??
第225期
江蘇省深化醫改暨省級綜合醫改試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2021年7月26日
目 ? ?錄
● 副省長陳星鶯調研揚州婦幼健康服務體系建設
● 我省明確今年深化醫改重點工作任務
● 蘇州市副市長曹后靈帶隊考察學習三明深化醫改工作
● 常州積極探索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
● 邳州扎實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
副省長陳星鶯調研揚州婦幼健康服務體系建設
日前,副省長陳星鶯赴揚州市專題調研婦幼健康服務體系建設。陳星鶯先后實地調研揚州市婦幼保健院、正在建設中的市婦女兒童醫院以及江都婦幼保健院。在揚州市婦幼保健院,陳星鶯現場察看醫學遺傳中心、新生兒科、出生證“五證聯辦”窗口;在新建市婦女兒童醫院建設工地,她聽取新院整體布局、建設規劃匯報;在江都婦幼保健院,她深入了解該院兒童保健管理以及兒童早期發展中心建設、產后母子康復中心建設規劃布局情況。隨后,陳星鶯聽取揚州市在推進婦女兒童醫院建設、出生缺陷綜合防治項目、新生兒救治體系建設、落實“出生一件事”服務、探索母嬰照護新舉措等情況的匯報。
陳星鶯對揚州市在推進婦幼健康體系建設及婦幼民生領域取得的成績表示肯定,并就新形勢下促進優生優育、加強新生兒科急救隊伍建設、創新為民辦實事服務舉措、做好新院能力儲備等提出了要求。陳星鶯強調,今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起步之年,適逢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市級婦幼健康業務主管部門要認真學習貫徹健康中國整體戰略和省委省政府健康江蘇建設的重大決策部署,全面踐行高質量發展路線,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努力提升婦幼健康服務能力,扎實推進政府民生項目落地落實,將黨和政府對人民群眾的關心關愛落到實處,為推進健康江蘇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省政府副秘書長王思源、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張金宏參加調研,揚州市副市長余珽,市政府副秘書長吳軍,市醫改辦主任、市衛生健康委主任趙國祥陪同調研。
我省明確今年深化醫改重點工作任務
日前,我省印發《2021年全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任務及分工的通知》?!锻ㄖ诽岢?,今年全省深化醫改8個方面、38項重點工作任務,并明確具體內容、進度安排、牽頭和參與部門,進一步推動深化醫改各項政策措施落實。
一、加快構建強大公共衛生體系。一是加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毫不放松做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各項工作,加快推進新冠病毒疫苗接種。二是推進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改革。推動全省各級疾控機構力爭按編制標準配備到位,強化疾控機構監測預警、流行病學調查、檢驗檢測、應急處置等職能。三是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醫療救治、科技支撐、物資保障體系,建立健全分級、分層、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機制;推進疾控、醫療機構衛生應急規范化建設,探索鄉鎮衛生應急規范化工作;完善全省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網絡和衛生應急隊伍管理。四是創新醫防協同機制。推動二級以上醫院成立公共衛生科,建立公共衛生機構和醫療機構協同監測機制。
二、加快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一是加快推進國家和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落實委省共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合作協議,印發傳染病等類別省級區域醫療中心設置標準,完成兒童、口腔、癌癥等8個專業類別省級區域醫療中心設置。二是強化醫聯體建設管理。完善市級醫聯體規劃,確保覆蓋全部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面推進縣域醫共體實體化運行,大力發展??茖2÷撁耍七M中醫醫院牽頭組建醫療聯合體和遠程醫療協作網發展;社會辦醫療機構可牽頭組建或參加縣域醫共體和城市醫療集團。三是加強縣級醫院綜合服務能力建設。繼續推進縣級醫院轉設三級醫院工作,組織三級醫院對口幫扶重點幫促地區縣級醫院。四是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探索實行區域內編制總量管理、統籌調劑使用,做實“縣管鄉用、鄉村統籌”;積極開展社區醫院示范縣(市、區)建設,新建設80個農村區域性醫療衛生中心,新扶持80個基層特色科室建設,建設200個左右家庭醫生工作室。落實鄉村醫生待遇。
三、大力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一是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推進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建設試點,組織國家級試點單位開展總結自評;全面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健全完善醫院黨委會議、院長辦公會議議事規則。二是開展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示范工作。做好國家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示范城市和示范縣(市、區)建設工作,啟動開展省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示范城市和示范縣(市、區)建設。三是充分發揮績效考核“指揮棒”作用。全面開展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推進二級及以下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全面啟動婦幼保健機構績效考核;開展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效果評價工作,對真抓實干成效明顯的地方予以督查激勵。四是全面改善醫療服務。深入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五個一”服務行動,推廣多學科診療、日間手術等服務模式,推動醫療機構檢查結果互認;加強胸痛、卒中等五大中心建設;積極支持社會辦醫發展。
四、進一步健全全民醫保體系。一是完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強化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保障,推動補充醫療保險發展;建立健全防范化解因病致貧返貧長效機制。二是穩步提高醫保待遇水平。建立健全職工基本醫保門診共濟保障機制;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最低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610元,職工和城鄉居民基本醫保政策范圍內住院醫療費用基金支付比例分別穩定在85%和70%左右。三是加快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全面實行總額控制下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推進DRG、DIP支付方式全覆蓋;探索對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實行總額付費,完善基層機構醫保政策。強化醫保監管能力。
五、不斷完善藥品供應保障。一是推動國家基本藥物制度落地落實。優先配備合理使用國家基本藥物,探索醫共體雙向轉診藥品配備模式。二是全力保障藥品臨床供應。堅持“每月零報告”,落實短缺藥品分級儲備、清單管理和停產報告制度;完善院內制劑調劑使用政策。三是嚴格執行國家醫保藥品目錄。推進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全面落地,督促定點醫療機構履行藥品配備、使用、支付、管理等方面職責。四是積極推動藥品(醫用耗材)招采改革。常態化開展省級帶量采購,所有公立醫療機構均應在省平臺上陽光采購、公開交易、應采盡采,落實藥品耗材集中采購醫保資金結余留用政策。探索開展總藥師制度試點工作。
六、強化醫療衛生行業綜合監管。一是開展綜合監管督察。開展對7個設區市綜合監管督察,強化衛生監督隊伍建設。二是提升監管效能。積極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抽查及部門聯合抽查。三是開展信用監管示范創建活動。建立衛生健康機構信息歸集、共享、交換平臺,建設省級衛生健康行業信用信息管理系統并實現信息共享。四是加強行風治理。加強對醫生、醫療機構、醫療質量技術等管理,加大行風案件查處力度;做好新一輪大型醫院巡查工作。
七、加快推進“健康江蘇”建設。一是強化健康促進。實施健康中國與健康江蘇建設專項行動,統籌推進健康城市、健康鎮村建設;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推進村(居)民委員會公共衛生委員會建設。二是加強慢性病防控。加快實施癌癥、心腦血管疾病以及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防治行動,深化重點職業病危害專項治理,強化重點人群和重大疾病綜合防控,加強精神衛生和心理健康服務,推進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和超重肥胖防控。三是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準提高到人均不低于88元,健全績效考核和評價機制。
八、集中突破重點領域關鍵環節。一是健全完善多渠道的保障機制。持續推動將衛生健康作為財政支出重點領域予以支持,使衛生健康投入水平與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水平相適應,確保各類醫療衛生機構投入補償政策落實到位;全面落實公立醫院現行投入政策,推進各地化解經核定的公立醫院長期債務,推動落實政府辦醫責任。二是穩步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建立價格動態調整觸發機制,加強醫療服務價格項目與醫用耗材聯盟帶量采購、醫?;鹬Ц墩叩葏f調聯動;加快審核新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三是加快人事薪酬制度改革。積極推進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合理確定、動態調整公立醫院薪酬水平;允許醫院自主設立薪酬項目,鼓勵對醫院主要負責人實行年薪制;推進公立醫院備案制人員建立職業年金;科學核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工資總量;改革完善醫務人員職稱評價機制。四是加強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加大高峰人才隊伍建設力度,建設高水平公共衛生人才隊伍,加強中醫藥特色人才建設,做好緊缺專業和基層衛生人才培養。五是加快“互聯網+醫療健康”建設。深入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示范省建設,發展互聯網醫院,建設全省云影像平臺;加快基層衛生健康信息化提檔升級,力爭所有縣(市、區)實現電子健康檔案向簽約居民開放。六是深入推進醫養結合。加強老年醫療服務網絡建設,提升醫養結合服務能力,開展服務質量提升行動。七是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推進省級中醫重點??平ㄔO,推進區域中醫(??疲┰\療中心建設;加強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基地、國家中醫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建設,加強縣級中醫醫院傳染病防治能力,提升中醫疫病防治和中醫藥應急、救治水平。
蘇州市副市長曹后靈帶隊考察學習三明深化醫改工作
日前,蘇州市副市長曹后靈率市財政、衛生健康、醫療保障等部門負責同志赴福建省三明市考察學習深化醫改工作。
考察團一行實地參觀三明市第一人民醫院,聽取三明市以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為切入點,堅持市、縣、鄉、村統籌推進“三醫”聯動的情況講解。隨后,在三明市醫療保障局召開座談會,與三明市政府和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就三明醫改探索與實踐進行工作交流。
曹后靈指出,三明市始終堅持問題導向,黨政“一把手”親自掛帥,以藥品耗材聯合限價采購、“騰籠換鳥”調整醫療服務價格、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構建緊密型醫共體、實施全員工分制績效考核等措施為抓手,推動“三醫”聯動改革,取得了群眾看病負擔減輕、醫院收入結構合理、醫務人員收入增加、醫?;鹋ぬ潪橛亩嘹A局面,形成了鮮明的“三明醫改”經驗,值得蘇州認真學習借鑒。
曹后靈強調,要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切實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統一思想認識,堅定推動蘇州醫改的信心和決心;認真按照國家和省決策部署,結合此次考察學習,深入抓好三明醫改經驗學習貫徹;全力推動醫改“一盤棋”,在醫療服務價格、醫保支付方式、人事薪酬制度、公立醫院精細化管理等重點環節方面取得新的突破,推動全市深化醫改取得更大成效。
常州積極探索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
常州市學習借鑒三明醫改經驗,穩步實施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逐步理順醫療服務比價關系,優化醫療衛生收入結構,推動醫藥服務供給側改革。
一、定規則,強化動態調整的系統集成。一是堅持系統規范。從調價的啟停條件、規模測算、結構安排以及操作程序,作出環環相扣、具體明晰的規定,形成可對照、可操作的規則體系,以解決醫療服務價格調整的碎片化和無序化問題。同時,明確兩年一次的調整周期和例外情況,促使動態調整步入常態化軌道。二是堅持管理協同。加強醫保、醫療服務價格、醫院重點考核指標的銜接應用,通過將醫療收入合理增幅、住院病人均次費用合理增幅、醫保基金預算合理增幅納入約束條件,將體現技術勞務價值醫療收入占比、重大政策調整造成醫院增本減收因素納入啟動條件,將藥品耗材集中采購降幅轉化為調價空間,使“三醫”聯動的政策銜接更加緊密。三是堅持合理穩慎。明確調價規模測算公式,將兩年一周期的醫療機構虧損額、藥械集采降價額(總額的50%)、統籌基金結余額、重大改革的減收額(如取消耗材加成)等納入測算,并統籌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調價對群眾負擔影響等因素,合理確定調價規模,妥善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關系。
二、抓配套,優化動態調整的基礎支撐。一方面,建立監測制度。定期監測全市二級以上公立醫院的收支情況、收入結構變化情況、均次費用變化情況,考核醫療控費、單病種付費、集采品種使用等政策執行情況,及時通報涉及啟停條件的“不達標”情況,為實施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創造條件。另一方面,醫療服務價格綜合管理納入“常州智慧醫保”系統建設。先后開發“醫藥價格監管”“醫療服務項目成本測算”“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藥品耗材招采分析”等四個信息系統,通過與二級以上公立醫院的數據直聯,自動采集運行數據,智能匯總醫院收支、結構占比、均次費用等動態調整啟停參數,統計集采節約資金情況,測算醫院項目成本基本數據,奠定動態調整數字化管理的工作基礎。
三、做樣本,細化動態調整的成本核算。一是“全面核”,形成“總”“類”“項”對應關系。通過對市第一人民醫院、中醫院年度所有收費項目的“全項目成本”核算(共4366項),實現醫院總成本與科室成本、科室成本與項目成本之間的數據平衡,使醫院發生成本得到全面真實反映。二是“合理分”,精細測算項目成本。按照“四類三級”分攤規則,通過“作業成本”核算方法,將醫療機構發生的培養成本、管理成本等間接成本合理分攤到各個收費項目,并保持總體和分項之間的數據平衡,保證項目成本的客觀全面。三是“規范審”,確保測算成本符合定價成本規范。以省醫療服務項目成本測算表為對照,以《醫院財務制度》和《全國醫療服務價格項目規范》為參照,以行業經驗數據為修正,加強項目成本的審核把關,提高定價成本的規范性。
邳州扎實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
近年來,邳州市緊扣“健康邳州”建設主題,堅持政府主導,加強統籌協調,穩步推進公立醫院的綜合改革,深化醫改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落實“一個責任”。市政府高度重視公立醫院的公益性,全面落實對醫療衛生的投入,將醫改資金足額納入市財政預算并及時安排撥付;對公立醫院承擔的公共衛生任務給予專項補助;對政府指定的緊急救治、救災、援外、支農、支邊等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按照服務成本予以保障。
二、實現“三個突破”。一是公立醫院管理體制改革實現突破??h級公立醫院均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完成醫院章程的制定并有效運行。二是薪酬制度改革實現突破。醫院內部健全醫療質量安全管理制度,實施臨床路徑管理,促進醫療質量的持續改進,開展以“工作質量、勞動強度、服務滿意度”為依據的績效考核,建立完善崗位績效工資制度,績效分配向臨床一線傾斜,做到了多勞多得、優績優酬,充分調動了醫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三是人才隊伍建設實現突破。對專業技術人才擇優錄用,對研究生及以上高學歷人才在崗位聘用、收入分配、職稱評定等方面予以傾斜。截至目前,縣級公立醫院先后引進博士生6人、碩士研究生171人。同時,注重骨干人才培養,3人入選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1人當選“全國中醫臨床特色技術傳承骨干人才”、1人當選“全國西學中骨干人才”、1人當選“全國中醫護理骨干人才”、2人當選省優秀中青年中醫臨床人才。
三、發揮“龍頭”作用。一方面,新冠疫情防控期間,縣級公立醫院科學防控,精準施策,先后選派36名醫務人員馳援武漢;公立醫院均建成符合生物安全二級以上標準的臨床檢驗實驗室,均能夠獨立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檢測,同時選派2名檢驗人員支援新疆的核酸檢測。市人民醫院作為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2020年接診患者3999例,醫學隔離區共收治病人188例,其中確診15例,治愈率100%,實現了患者零死亡、零復發,醫務人員零感染。另一方面,積極運行“3+1”縣域醫共體建設模式,形成“以強帶弱、區域共建、上下聯通、信息共享”的工作格局??h級公立醫院充分發揮“龍頭”醫院作用,對基層醫療機構實行“一對一”組團式精準對口幫扶,指導開展適宜技術,醫共體內實現同質化管理,大力開展遠程會診、遠程影像、遠程心電等遠程服務,實現了“基層檢查、上級診斷”。2020年為基層醫療機構書寫診斷報告5.1萬份,開展疑難病例會診146例。
四、取得“四個提高”。一是醫療服務水平明顯提高。市人民醫院、中醫院創建為“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和“三級甲等中醫醫院”;建成省級重點???個、市級重點專科25個;6個院士工作站、全國知名醫學專家工作站、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工作站落戶縣級醫院。市人民醫院獲中國“魯班獎”、全國平安醫院榮譽稱號,連續五年入選“全國縣級醫院百強”。二是基層醫療機構門急診就診率提高。依托醫共體建設,縣級公立醫院幫扶醫共體內成員單位的特色科室、示范衛生院和中醫館等創建工作,給予人、財、物的支持,基層醫療機構開展的手術項目不斷增加,服務能力持續提升。2020年,基層醫療機構門急診診療人次占比達54.06%,同比增長2.01個百分點,三是基礎設施水平明顯提高。市人民醫院新區醫院全面投入使用,投入近16億元,新增床位1600張;市中醫院將南院打造為康復院區,設立6個病區,開展肢體康復、視力康復、養老照護等業務。四是縣域就診率提高。拓展新技術、新業務,開展冠脈造影技術及冠脈支架植入技術、肺動脈造影置管溶栓術等新技術項目40多項。同時,充分利用“互聯網+醫療”技術,組建和完善遠程醫療協作網,與北京301醫院、上海華山醫院等國內頂級醫院建立遠程會診協作關系,讓群眾在縣域內就能享受到上級專家的優質診療服務。2020年縣域內就診率提高到90.06%,同比增長1.5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