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經寒冬,2025年,我國醫藥創新展露強勢復蘇信號。BD出海屢屢刷新紀錄,資本市場創新藥板塊漲幅顯著,AACR、ASCO等國際頂級學術會議上中國創新成果成為焦點。站在新的歷史節點上,醫藥創新與投資大會也迎來第十個里程碑之年。
??? 十年筑基蓄力,十年跨越騰飛,從第一屆的探索起步,到今天第十屆的蓬勃壯大。十年間,創投大會始終堅守服務創新的初心,順應變革,在政策與市場的風云變幻中堅定前行——從早期作為開拓者的勇敢嘗試,發展為如今推動多方共建的創新生態。十年來,大會累計助力近千個創新項目從藍圖變為現實,有效引導資本投入產業發展的沃土。
??? 為迎接創投大會第十年,本屆創投大會特開設“我與創投大會的十年之約”專欄(點擊參與活動),與參會同仁一同回顧十年醫藥創新發展史,共憶大會現場的閃光片段。
- 醴澤資本管理合伙人 -
李凱軍
??? 本次在專欄分享參會經歷的是中國藥促會醫藥創新投資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醴澤資本管理合伙人李凱軍。李凱軍從事生物醫藥投資已有二十余年,也是較早一批中國創新藥投資人之一,投資經歷涉足中美等地。2014年創立雙幣種基金醴澤資本,任管理合伙人。
??? 作為業內資深投資人,李凱軍自首屆大會就深度參與其中。十年來,李凱軍多次前來參會,并在大會投資相關論壇發言,分享投資經驗,與現場專家和觀眾共同探討中國創新藥的國際化路徑與資本協同機制。
利好政策還要關注落地
??? 提問:自2015年藥監改革以來,我國創新藥經歷了跨越式的發展,近年國產創新藥BD交易增長迅猛,今年也延續了這一勢頭,有數據統計,1-5月,我國創新藥海外BD交易總額高達455億美元,幾乎追平2024全年水平。如何看待十年來我國的創新藥發展歷程?
??? 李凱軍:我國的創新藥行業與10年前相比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發展速度超乎想象。首先是企業的創新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比如部分企業頭對頭實驗擊敗歐美產品,實現Best-in-Class,也有創新成果具備Frist-in-Class潛力,拓寬我國創新醫藥發展邊界;ADC等藥物優勢領先全球,細胞治療等領域。
??? 其次是生態環境的建立。隨著CXO、CMO等專業性平臺的建立,加速了研發成果產業化。盡管前幾年產業經歷了寒冬,但大浪淘沙,泡沫擠出,我國創新成果在今天得到了國際認可。從近期的BD交易和幾次國際會議上的數據來看,國內企業在此前的投入獲得了回報,國際認可度空前提升。
??? 創新藥產業的交易說到底是知識產權的交易,在新的全球競爭中,中國醫藥創新仍要以全球標準來衡量自己的產品,在現有的成績上再接再厲。
??? 提問:7月1日,國家醫保局發布《支持創新藥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鼓勵創新藥發展。今年以來,我國對創新藥行業的支持政策不斷,商保目錄也預計將在今年發布,如何看待近期發布的政策?
??? 李凱軍:不論是去年底的丙類目錄,還是最近的若干措施,都是對創新藥產業的強力助力,是絕對的利好消息。
??? 此前,關于創新藥進醫保的討論就是業內的焦點話題,也是創投大會上備受關注的熱點。從資本運作視角看,創新藥研發需要經歷完整的風險傳遞鏈條:早期依賴“耐心資本”投入研發,臨床階段通過BD交易或license-out實現價值流轉,最終借由醫保支付完成市場價值閉環——這種“擊鼓傳花”式的資本接力,正是產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 當前中外藥企的研發投入強度仍存在明顯差異,國內企業研發投入占比普遍低于MNC平均水平,因此本土創新高度依賴外部資本持續“輸血”。此次醫保新政的關鍵突破,正是從源頭破解了“錢從哪里來”的困局。國內頭部成熟藥企可以通過支付改革獲得更充沛現金流,此后便能主動研發或者收購早期研發成果,形成大企業反哺創新的正向循環。
??? 可以預見,政策將激活全產業鏈資本流動:資本市場估值體系的重塑,將推動盈利企業加大并購布局;而早期項目退出路徑的明確,又將吸引更多“耐心資本”入場。這種“研發-支付-投資”的閉環加速,最終將實現創新藥產業從單點突破到系統升級的質變。
??? 另一方面,關于商保目錄等政策具體的落地措施還要持續關注。目前關于落地實施的具體內容,政策紅利能否轉化為產業回報,核心在于醫保與商保的支付協同能否打通、醫療機構對創新藥的配備效率是否提升。唯有實現政策設計與執行落地的無縫銜接,才能確保創新藥企獲得可持續的市場回報。
我心中的創投大會:“凝聚共識,傳遞聲音”
??? 提問:2023年第八屆創投大會上,您曾提到中國創新藥出海關鍵不是建廠、賣產品、占領市場,而是靠中國創新藥知識產權撬動海外市場。近兩年我國license-out交易屢創新高,我國的創新藥知識產權是否已經逐漸開始撬動海外市場?
李凱軍于第八屆創投大會論壇圓桌討論
??? 李凱軍:近幾年我國的BD交易數量有目共睹,今年的BD項目更是在數量和質量上都大幅超越去年,中國醫藥創新改變了全球醫藥創新格局。
??? 美國資本聚焦“從0到1”的原始創新,單一賽道通常僅支持1-2家企業以維持技術稀缺性。而中國則陷入“靶點扎堆”困局——同一靶點涌現數十家仿創企業,“me-too”變成“me-twenty”“me-thirty”,從數十個產品中脫穎而出,才是“best-in-class”,這類同質化競爭導致大量研發資源浪費。
??? 當前我國的醫藥創新正經歷向高質量發展的深刻轉型,越來越多的國際大藥企引進中國創新成果,中國成為全球研發核心力量已成定局,跨國企業在進行交易時也不會再給中國醫藥創新產品打上具有偏見的標簽。曾經我們試圖原樣復制“硅谷”模式,但今天我們已經有了上海、蘇州、北京、廣州等醫藥創新集群,也有了人才儲備和多年的技術儲備。
??? 提問:在創投大會現場,有哪些令您印象深刻的項目或瞬間?
??? 李凱軍:創投大會的舉辦對國內醫藥創新產業具有開創性意義。在首屆大會籌備前,我曾與主辦方共同赴美參與醫藥產業會議。當時產業尚處萌芽階段,行業交流平臺匱乏,國際會議需遠赴歐美。參會后我們意識到,亟需在國內構建融合產業與資本的高效對話機制。主辦方迅速啟動籌備工作,2016年首屆創投大會成功舉辦,吸引超2000人參會,顯著強化了醫藥企業與投資機構的戰略協同。
??? 另一方面,建立與政府溝通的渠道也是創投大會最顯著的工作成果。每屆大會現場都有相關部門的領導親臨發言,解讀政策的同時,還能更加直接地交流溝通,傳遞產業界的心聲。這是國內其他同類會議所不具有的優勢,讓政策制定更貼近產業的需求,推動醫藥創新事業不斷發展。
???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次會議是第三屆創投大會現場,時任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針對港交所18A新政做出詳細的解讀。2018年,港交所修改其主板上市規則,新增第18A章《生物科技公司》,允許未有收入、未有利潤的生物科技公司提交上市申請,解決了研發密集期企業的融資痛點。18A新政不僅重塑了香港資本生態,更成為全球創新藥研發的重要融資樞紐,時至今日,仍發揮著巨大影響,推動中國創新藥從“技術跟隨”向“價值輸出”轉型。
李小加于第三屆創投大會作主題報告
一如既往期待大會的政策解讀
??? 提問:希望在今年的創投大會現場看到哪些內容?
??? 李凱軍:醫保支付改革與商保協同機制,直接關系創新藥全生命周期價值實現,這不僅是個人關注焦點,更是與會企業、投資機構的普遍共識。除了優質項目路演等環節,創投大會的獨特價值更在于其政策解讀的前瞻性與權威性:開幕式上相關部門負責人及專家對醫保動態、準入規則的深度剖析,為產業界提供關鍵戰略決策參考。這種聚焦政策信號的務實態度,正是大會十年未變的核心競爭力。
??? 聯系方式CONTACT INFORMATION
??? 商務合作? ?嚴頔希? ? 13811506589
??? 媒體合作? ?齊琳? ? ? ?18510483450
??? 會議咨詢? ?段夢宇? ?18811529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