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衛案函〔2020〕51號
省發展改革委:
梁志強委員提出的關于支持清遠破解城鄉二元結構,加快城鄉融合發展的提案(第20200605號)收悉。經研究,我委會辦意見如下:
為破解包括清遠在內的城鄉二元結構,加快城鄉融合發展,我委實施全面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建設,重點加強粵東粵西粵北地區縣鎮村三級服務體系建設,促進城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普惠共享,具體開展了以下工作:
??? 一是做強龍頭,提升縣級醫院綜合服務能力。投入130億元全面改造建設90個縣(市、區)醫院(包括人民醫院、中醫院和婦幼保健院),確保每個縣(市、區)至少有1所二甲醫院、80萬以上人口縣(市、區)有1所三級醫院。每家投入1億元,改造建設40萬以下人口縣(市、區)中醫院。40-100萬人口縣(市、區)選擇一家、100萬人口以上選擇兩家衛生院,每家投入1.8億元升級建設成為中等水平縣級綜合醫院。三年投入11.2億元為62家縣(市、區)人民醫院配置76種關鍵設備裝備。同時,通過構建珠三角對口粵東粵西粵北、城市三級醫院對口縣級醫院的幫扶體系,為縣級醫院薄弱專科設置300個特設崗位,在包括清遠在內的15個市三年每年每市投入500萬元試點建設醫聯體,建設覆蓋縣域的腎內科、眼科、骨科、胃腸專科、口腔科專科聯盟,組織不少于5%三甲醫院優秀醫師下基層服務等舉措,加快提升縣級醫院常見病、多發病診療和危急重癥搶救能力。
??? 二是夯實基層,發揮鎮村級醫療衛生機構作用。全面推進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掃尾工程,建成后將達到國家上限標準。在衛生院特設2780個全科醫生崗位,強化全科醫生“健康守門人”職能。省市縣三級財政專項補助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開展社區衛生服務提升工程,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和質量。每所投入20萬元規范化建設10000所村衛生站,確保每個行政村有一所80平方米以上、配齊38種基本設備的村衛生站。同時,實施基層機構“公益一類財政供給、二類管理”、人員“縣招縣管鎮用”、“績效工資總量不予限制”、“兩自主一傾斜”等基層綜改政策,保障機構活力、人員穩定、服務連續,滿足轄區內常住人口基本醫療服務需求,讓群眾小病不出社區。
??? 三是促進融合,加快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為加快促進城鄉融合,2019年10月13日,我省出臺《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廣東省加強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粵府辦〔2019〕18號),明確提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強基層為重點,以讓群眾不得病、少得病和就近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為目標,系統整合升級縣域醫療衛生服務資源,創新醫療衛生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提高縣域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有效建立以健康為中心、防治結合的縣鎮村三級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新體系,有效解決群眾特別是農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 四是創新模式,推動優質醫療服務下基層。省三年投入1.2億元建設遠程醫療服務平臺,實現遠程會診、遠程診斷,大力提升醫療服務可及性。推廣省縣鎮村醫療服務一體化的“清遠陽山模式”,通過建設互聯網醫院,讓邊遠地區群眾享受優質醫療服務。創新運用大數據分析全省就診患者病案首頁,精準掌握診療動態,實現“一縣一策”精準幫扶,提升縣域綜合服務能力。
??? 下一步,我委將進一步推進健康廣東建設,全面促進城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普惠共享。一是進一步推進預防為主方針的貫徹落實,扎實推進健康廣東行動的貫徹實施,進一步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提標擴面,不斷優化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二是進一步推動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落實進度,指導與啟發各地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推進,確保方向正確,切實取得實效。三是持續深化“三醫聯動”改革,凝聚改革合力,不斷健全完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著力破解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不斷提高我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水平。
??? 專此函達。
廣東省衛生健康委
2020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