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均衡布局,是破解醫療資源總量不足、區域分布不均衡問題的有力手段。近年來,烏蘭浩特市通過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進一步補齊了基層醫療衛生短板,提升了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烏蘭浩特市醫共體以市人民醫院為龍頭、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樞紐、村衛生室為基礎,市鎮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分工協作、三級聯動的市域醫療服務體系。推進市域醫共體建設,目的就是加快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讓市域內居民不出市就能享受到優質醫療服務,推動構建分級診療、合理診治和有序就醫新秩序。
??? 2023年以來,烏蘭浩特市醫共體總院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提高基層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的工作要求,緊扣《興安盟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實施方案》,全力盤活醫療資源,激活基層醫院的“造血能力”,在探索中不斷形成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就醫新格局,讓越來越多的患者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專家會診。
??? 一是信息化平臺上下聯通。市人民醫院作為醫共體牽頭醫院,大力開展醫共體信息化建設工作,通過獨特的建設理念和建設模式,打破了固有思想的局限,積極打造烏蘭浩特市醫共體協同服務平臺。已部署的系統主要包括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的HIS系統、電子病歷系統、LIS系統、PACS系統、心電系統、城鄉居民醫保接口、盟平臺等。醫共體總院分別部署了檢驗中心、影像中心、心電中心三大中心。醫共體總院實現與8家社區、6家衛生院信息化的互聯互通,能夠實現雙向轉診、標本送檢、預約檢查、檢驗、家庭醫生簽約、遠程醫療會診等業務。
??? 二是檢查資源上下共享。不斷促進人力和物力資源有序流動,發揮現有可共享資源的最大效率。患者所做心電、影像檢查后,由總醫院出具檢查報告及影像通過網絡回傳到鎮衛生院,并打印膠片和紙質報告。患者不僅不用“往上跑”,還有專家“往下跑”,實實在在地享受到醫共體建設帶來的就醫便利。
??? 三是實施“專家送診”。市人民醫院專家由科主任及副主任以上醫師組成團隊,以群眾“點單式”需求為依托,定期到14家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專家服務基層活動,開展義診、巡診看病等,幫助衛生院建立起檢驗、超聲、放射線等輔助科室,手把手對醫療技術人員進行培訓,提高疾病診斷能力,充分實現優質資源共享,既實現了行動不便的老百姓在家門口享受到專家服務,同時促進基層醫院診療能力及服務大升級。今年以來,市人民醫院先后派出19名專家到5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衛生院坐診,累計診療1000余人次;同時,市人民醫院接收各分院醫務人員進修學習24人。
??? 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是推動“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推進醫防融合的有力之舉。下一步,烏蘭浩特市將在醫共體管理體制、運行機制、服務模式等方面繼續深化改革,提升市域整體醫療服務能力,讓群眾切實享受“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縣”的健康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