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改新明星!醫用耗材占比逆天了
???? ?安徽省天長市最近格外火,醫改“天長模式”上了央視《新聞聯播》,招來了新華社,也招來了《人民日報》,國家級媒體紛紛點贊。
?
實際上,歸屬滁州市管轄的天長市,早在去年4月就被國務院確立為全國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4個示范縣之一。與其并列的還有江蘇省啟東市、福建省尤溪縣、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福建省三明市是城市公立醫院改革的典范,而縣級醫改,全國都要學這四家。
?
今年初,國家衛計委曾發文,擬對40個醫改真抓實干成效明顯的區縣市進行獎勵,安徽省有兩地上榜,一個是蚌埠市,另一個也是天長市。
?
天長醫改最亮眼的特色是“醫共體”,然而它其實也是安徽省內先行的“耗材零差率”試點地區,也更早一些就減少了大型設備檢查費用,以及打破醫生薪酬的“天花板”和實行了醫保支付制度改革等。
?
關于天長醫改的成效,有一組數據:住院次均費用減少10.2%,藥占比降至28.7%,耗材占比降至9%,平均住院日從10.8天降至8.6天,醫務性收入占到60%,醫共體內就診率達到92.6%。
?
這組數據是頗為驚人的。
?
因為國務院醫改辦給出的公立醫院控費考核目標是:力爭到2017年公立醫院藥占比(不含中藥飲片)總體降到30%左右,百元醫療收入(不含藥品收入)中消耗的衛生材料降到20元以下,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比例控制在25%左右。
?
當別人還在為如何將耗材占比降到20%以內絞盡腦汁的時候,天長市在2016年就已經降到9%了,不僅提前,而且遠遠超標完成了任務!
?
那么天長醫改究竟如何煉成?賽柏藍器械結合《人民日報》、新華社、《安徽經濟報》等的報道整理如下:
?
醫共體掌勺,大小醫院一個碗里吃飯
?
2015年,天長市以市人民醫院、中醫院和民營天康醫院為牽頭單位,組成3個縣級醫療服務共同體,串聯起14個鄉鎮衛生院、163個衛生室以及2個社區服務中心。
?
牽頭醫院對醫共體內的人、財、物統一管理,醫師多點執業,大型醫療設備統一管理、共同使用。醫保基金也以醫共體為單位,實行按人頭總額預付制,超支由縣級醫院承擔,結余由縣級醫院、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按6∶3∶1進行分配。在這種框架下,縣鄉村逐漸形成分工明晰、配合默契的利益共同體,大家齊心協力把患者留在市域內,做大“醫保”這口鍋。
?
華中科技大學醫藥衛生管理學院教授張亮認為,天長的特點是以醫保支付方式的改變,促進醫共體的發展。
?
天長市在全省率先探索實行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城鎮職工醫療保險“三保合一”,成立醫療保險管理中心,由市醫管會直接管理,并實施按人頭付費、按病種付費、DRGs付費等多種支付方式。實行藥品零差率后,降低藥品醫保支付價15%,并調整醫療服務價格。
?
協同發展的醫共體頂住了周邊大醫院的“虹吸”,患者開始逐漸回流,醫保資金也開始結余。
?
?“加減乘除”改革法
?
要把大部分病人留在縣里,不僅是醫保,人事、財政、醫院等各方面改革都要觸動原有格局。天長市委書記金維加總結為“加減乘除”改革法。
?
加,有4個方面:增強中心醫院龍頭作用,組建醫共體,構建農村分級診療模式,即縣級人民醫院+鄉鎮+村衛生室;增加醫生職責,為患者的健康管理服務;增加醫改成效,承擔大健康管理職責;增加財政投入,縣級公立醫院財政投入由醫改前每年500萬元,增加到2016年的2800萬元。
?
減,有3個方面:減去藥品加成,突破以藥養醫;減少大型設備檢查費用;減去不合理收費。
?
乘,即調動醫院和醫生的積極性,使醫療服務效果翻倍。實行院長年薪制,市人民醫院、中醫院的院長年收入稅后超過35萬,由財政直接支付。普通醫護人員收入與服務質量、服務數量、醫改綜合考核指標掛鉤。
?
除,即著眼于平均數。比如,人均可報銷比例等,以此衡量改革成效。截至2016年10月底,縣域內就診率92.24%,藥占比30%以下,檢查費用占比10%。
?
天長還成立書記和市長擔綱的“雙組長制”醫改領導小組,組建由市長任主任的公立醫院管理委員會,行使政府辦醫職能,給醫改“算法”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
醫療接軌,強基層
?
“醫院想留住患者,不是靠控費,而是靠服務能力和醫療質量。”天長縣級醫院一方面密切聯系南京、上海多家大醫院,將專家請進來,一方面又將年輕醫生送到南京大醫院學習,積極培養自己的人才梯隊。天長縣級醫院還購入3.0T核磁共振等大型設備,引入精準放療等高端技術,做到醫療硬件、軟件都與大城市醫院接軌。
?
天長市財政投入2800多萬元,完成鎮衛生院改造擴建、醫療設備更新、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對基層醫療機構高級專業技術人員政府津貼。建村醫準入退出機制,選聘村醫571名。
?
在醫共體內,縣醫院送醫下基層,基層醫院往縣醫院送培。牽頭醫院在人才、技術、管理、設備設施和服務等方面,加強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支持和扶持力度,形成了1+1+1的師徒關系(縣級牽頭醫院+鄉鎮醫院+村衛生室)。
?
比如中醫院牽頭下的醫共體,實行倒三角分配,結余中更大的比重分配給鎮村單位進行醫療設施建設。中醫院就給鎮衛生院添置了大量設備,開通了遠程會診服務。
?
在醫療水平“追平”臨近的大醫院后,“性價比”優勢開始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