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日前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到2020年,我國康復輔助器具產業規模突破7000億元,基本形成布局合理、門類齊備、產品豐富的產業格局。《意見》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研究將基本的治療性康復輔助器具逐步納入基本醫療保險支付范圍。支持商業保險公司創新產品設計,將康復輔助器具配置納入保險支付范圍。
? ? ? ? ? ? ? ? ? ? ? ? ? ? ? ?
? ? 政策帶來大市場
? ? 由此不難看出,在不久的將來,國產康復輔助醫療器具市場開發將迎來較大的發展空間。《意見》中明確:一是政府將大力支持治療性康復輔助器具的研發生產,3年后預期產業規模將達到7000億元;二是其布局、門類及產業格局也有了規劃設計;三是將基本的治療性康復輔助器具逐步納入基本醫療保險支付范圍。也就是說,治療性康復輔助器具從開發生產到市場布局和終端客戶的開發,政府都給了極大的支持,特別是將其納入醫保,將極大地提高特殊患者群體對治療性康復輔助器具的使用率及使用量。
? ? 從宏觀上看,《意見》是對實現“全民健康、全面小康”宏偉目標的一個科學設想與有力支持,而從具體的市場開發來看,從產業規模計劃到產品客戶端的政策支持——納入醫保,這為治療性康復器具的生產銷售提前搭建了良好的運作平臺。
? ? 康復輔助器具是指改善、補償、替代人體功能和輔助性治療以及預防殘疾的產品。實現全民健康很大程度上來源自公民的綜合健康素質,而要達到高水平的健康素質,民眾的健康、亞健康恢復與疾病發作的控制與治療,均離不開康復器具給予的輔助康復。這一方面需要治療性康復輔助器具生產的質與量的保證,另一方面要看醫療機構的需求量。
? ? 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副司長徐建中日前在新聞發布會上說,我國有2億多老年人、8500萬殘疾人,是康復輔具需求人數最多、市場潛力最大的國家。可以說,各級醫院包括基層醫療機構康復項目及其科室的設立,是形勢所迫,受眾所需,這無疑也給康復輔助器具帶來龐大的市場,一旦將其納入醫保,其銷售前景將更加美好。
???? 產業鏈沒能滿足需求
? ? 自去年開始,政府將康復科建設列為各級醫療機構必須申報建設的項目,這無疑給康復器具帶來了廣闊的市場空間。設立康復科,就必須有康復輔助器具,康復輔助器具是康復科必不可缺的硬件。那么,目前基層康復科建設進展如何?它們的康復輔助器具是否充足?
? ? 筆者日前對豫北原陽縣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全縣60萬人口、14家鄉鎮衛生院、4家縣級醫院和5家中型民營專科醫院,除了“新東方腦癱醫院”有少量供偏癱病人康復使用的輔助器具外,全縣沒有一個康復科,當然也沒有足量的治療性康復器具供病人使用;到80多家藥店調查發現,除了3家藥店出售少量、簡單的康復器具外,其他藥店均沒有看到康復輔助器具擺放與銷售。而全縣的醫療服務中心——縣人民醫院“頸腰肩腿痛專科”,只有少量醫療康復器具,且病人占有率都在100%以上,其主要康復項目是針灸、拔罐、刮痧、磁熱、理療等。據了解,該院準備投資500萬元購置治療性康復輔助器具服務病人,讓大部分慢病患者能夠得到康復式治療。該院院長的話讓人很是敬佩,他說:“目前慢病醫療康復已納入醫保,而基層慢病發生率及就診量在日益增加,康復治療很大程度上與康復輔助器具利用有關,如果納入醫保,相對來說,康復科及康復輔助器具投入較小,安全性高,基層老百姓愿意接受,需求量大,只要服務價格合理,以治療性康復輔助器具助力的康復科肯定是醫院的又一個重要收入來源。”
? ? 《意見》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以國務院名義對康復輔具產業進行頂層設計和謀篇布局的文件。它針對基層康復輔助器具配置、使用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完善的措施。《意見》提出了4個方面的主要任務: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激勵創新人才搭建平臺、促進成果轉化。其中特別強調,落實稅收優惠,包括符合條件的康復輔助器具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和固定資產加速折舊、公益性捐贈支出所得稅稅前扣除等政策。通過融資試點、引導基金支持、金融產品開發等促進產業創新。將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納入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等相關財政和新興產業投資支持范圍,將符合條件的高端康復輔助器具產品納入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試點范圍。
? ? 可以看出,政府不但對康復輔助器具的研發生產給予政策支持,還從服務人群、提高享受能力方面,用醫保支付來為群眾使用買單,這是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的機會,也是基層醫療康復機構的機會。作為產業鏈的主體,無論是廠家還是醫療機構,都應該抓住有利時機,盡快投身治療性康復輔助器具的研發生產和使用。與此同時,要提前搞好產品宣傳與基層市場開發,特別是要瞄準基層藥店與縣鄉村醫療衛生機構,使其盡早成為治療性康復輔助器具的運營及使用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