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衛計委統計,截止2016年10月份,公立醫院的數量為12786家,民營醫院15798家。與2015年10月底比較,公立醫院減少了451家,民營醫院增加了2038家。照此計算,公立醫院月均減少45家, 2016年預估中國公立醫院數量減少近540家左右。而此前五年,公立醫院年均減少156家左右,公立醫院2016年消失數量是此前3倍多。
公開資料顯示,這些消失的公立醫院主要是通過并購等方式轉型成民營醫院。為何2016年公立醫院消失的數量會是以往幾年的數倍?
健識君認為,一方面是,在2016年11月21日召開的“第九屆全球健康促進大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做主旨演講,闡明中國政府在醫療領域的主要職責是:
保基本、兜底線,非基本的多樣化健康需求應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
可見,未來民營醫院在滿足民眾的醫療需求方面有更多發展空間。另一方面,隨著藥品零加成政策的推行,地方政府在保基本需求之后,會選擇將一些經營狀況不夠好的公立醫院醫院以“甩包袱”的形式扔出去。
日前,健識君曾和微友們分享過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朱恒鵬觀點,他認為“最晚到2018年,大量公立醫院包括三甲醫院都會虧損。”
。新的一年,公立醫院面臨諸多改革,包括全面取消藥品加成,嚴苛藥占比(公立醫院試點改革城市2017年要達到30%)等,2017年,或許會有更多公立醫院消失。
民營醫院接連迎政策利好
健識君發現,近年來我國民營醫院發展勢頭蓬勃,在2015年我國民營醫院更是以14518家的數量歷史首次超過公立醫院的13069家。
民營醫院的快速發展主要得益于政策的支持,尤其是政策限制大幅度放開。
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社會辦醫加快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針對社會辦醫進入難、限制多、空間小等的問題,《措施》提出了3條具體舉措:
一是清理規范醫療機構設立審批。
全面清理、取消不合理的前置性審批事項,整合審批環節,鼓勵地方提供“一站式”服務,完善社會辦醫療機構設立審批的屬地化管理。
二是拓展社會辦醫發展空間。
要求各地定期公開公布區域內衛生資源配置情況,為社會辦醫預留床位和大型設備等資源配置空間,取消對社會辦醫療機構的具體數量和地點限制。未公開公布規劃的,不得以規劃為由拒絕社會力量舉辦醫療機構或配置醫療設備。
三是控制公立醫院規模,規范公立醫院改制。
明確政府辦醫的范圍和數量,嚴格限制公立醫院特需服務規模,有序引導和規范部分公立醫院改制。推動國有企業辦醫院的分離移交或改制試點。
此后,各省市開始發布文件落地國務院促進社會辦醫的政策,例如東莞衛計委有關負責人近日接受媒體采訪時就表示:
社會資本可按照經營目的,自主申辦營利性或非營利性醫療機構;
更關鍵的是對民營醫院實施同等待遇,如在科目設置、設備許可、技術準入、專科建設、人才引進、職稱評定、科研教學、轉診服務、多點執業、醫保定點等方面,社會辦醫療機構與政府辦醫療機構享受同等待遇。在醫院規模擴展、床位增設、技術科目準入、大型醫療設備引進等方面,優先考慮社會辦醫院的發展需求。
在這種積極的政策鼓勵下,東莞民營醫院占比達到了80%。
醫院并購的兩大隱憂
雖然民營醫院并購火熱,但是仍有一些問題需要正視。
首要的是,這些被并購的醫院往往分散在各地,普遍面臨著收購后缺乏統籌管理、醫院品牌建設等諸多難題;由于不集中,就會推高運營成本,盈利能力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現在醫院的并購案例大多發生在上市公司身上。有專家認為,上市公司樂于收購醫院,一方面是因為想要完成企業戰略規劃,完善產業鏈的布局;另一方面是國家政策的吸引。很多企業收購醫院后并沒有將醫院經營起來,只是完善了產業布局,甚至有些企業收購醫院只是因為看到其他企業收購從而進行跟風收購,根本沒有意識到收購的醫院能夠跟其他自有資源達到聚合效應,促進企業向大健康發展。
其次,由于公立醫院改制并購會引發一些社會矛盾。
最為明顯的是前不久華潤醫療收購吉大四院遭質疑,吉大四院員工希望醫院并入吉林大學而非華潤醫療,吉大四院各科代表要求在本單位改制過程中獲得知情權、參與權和投票權,并明確表示“拒絕華潤收購,拒絕醫院企業化。”其實,這已不是首次由于醫院并購引起的矛盾。
三甲醫院也成并購對象
盡管如此,在國家政策引導下,有專家認為公立醫院轉制并購仍為大勢所趨。
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6年底,國內上市企業披露的醫療服務并購項目超過60個。其中,2015年披露的20個并購項目涉及金額125.5億元,2016年目前已經明確并購金額接近百億元。
在這一輪醫院改制和醫院并購熱潮中,大型民營醫療集團脫穎而出,成為并購市場上活躍的身影。鳳凰醫療、中信醫療、華潤醫療、復星醫藥等醫療集團,自2017年開始會尋求更大的整合。
通過搜集上市公司的公告,健識君整理相關醫院并購資料發現,并購標的共涉及60家醫院,其中有33家為公立醫院。即有一半以上的醫院為公立醫院。
從并購的民營醫院標的來看,專科醫院更受青睞,在統計的28家民營醫院并購標中,有24家為專科醫院,其中以眼科醫院、整形美容醫院為主。被并購的公立醫院,則是綜合醫院為主,還有一些三級醫院也出現在并購名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