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期
江蘇省深化醫改暨省級綜合醫改試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2023年6月25日
目 ? ?錄
● 省醫改辦主任、省衛生健康委主任譚穎調研宿遷醫療衛生結對幫扶工作
● 揚州啟動實施國家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示范項目
● 淮安多措并舉加強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
● 南京市雨花臺區探索“藥學服務聯合體”建設新路徑
● 太倉著力打造智慧醫療服務新模式
省醫改辦主任、省衛生健康委主任譚穎調研宿遷醫療衛生結對幫扶工作
日前,省醫改辦主任、省衛生健康委主任譚穎調研宿遷市醫療衛生結對幫扶工作。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邱澤森等參加調研活動。
譚穎先后來到宿遷市第一人民醫院、泗洪縣第一人民醫院,深入醫院門診、藥房、病房、醫技科室和實驗室現場查看,與醫護人員和就醫群眾親切交流,詳細了解結對幫扶工作開展情況。看望慰問結對幫扶專家,詢問其工作和生活情況,聽取大家對結對幫扶工作的意見建議,叮囑當地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和醫院要用心用情關心愛護專家,為他們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條件,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她先后召開兩場座談會,聽取宿遷市結對幫扶工作情況匯報,總結交流結對幫扶有關經驗做法,研究解決工作中的具體困難和問題。
譚穎充分肯定宿遷市結對幫扶工作。她指出,開展結對幫扶省內醫療資源薄弱地區建設區域醫療中心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具體舉措,是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具體體現,是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均衡布局的重大要求,也是省委省政府從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出發作出的重要決策。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幫扶和受扶醫院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認識結對幫扶工作的重大意義,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
譚穎強調,要堅持問題導向,牢牢把握結對幫扶總要求總目標,全面推動各項目重點任務的落實。要根據市縣醫院的不同定位,結合當地和醫院實際,聚力聚焦,在人才隊伍、專科建設、醫療服務能力提升、臨床研究、科學管理和示范帶動作用等方面著力,到2025年,每家受幫扶市級醫院力爭建成1-2個省級??茀^域醫療中心,每家受幫扶縣級醫院建成市級醫療中心,努力實現“一般病在市縣解決”的目標。
譚穎要求,要把結對幫扶工作作為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的重要內容,注重協調聯動,強化各方合力,切實抓緊抓實抓出成效。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加強統籌協調,強化考核評估;各幫扶和受扶醫院要主動擔當作為,強化責任落實;全系統要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堅持求真務實,杜絕形式主義,力爭如期高質量完成結對幫扶目標任務,以過硬的作風保證過硬的成果,全面推動全省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努力為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揚州啟動實施國家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示范項目
揚州市作為中央財政支持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示范項目城市,該市近日召開實施動員大會。市委書記王進健出席會議并講話,代市長潘國強主持會議。
王進健指出,全市上下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衛生與健康工作的重要論述,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要提高思想認識,充分把握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意義;把公立醫院改革和高質量發展作為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以示范項目實施為契機、為倒逼,加快推動醫保、醫療、醫藥聯動改革;對照示范標準,補短板、強弱項,讓“好醫療”賦能“好地方”發展。
王進健強調,要聚焦關鍵環節,全力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示范項目實施。一是在推動“三醫”協同上下功夫、見實效。認真學習“三明經驗”,促進醫保、醫療、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推進藥品采購權限、支付方式調整、激勵機制建設、醫療費用控制、智慧醫院管理等重點事項改革,增強公立醫院可持續發展能力。二是在建強市縣兩級龍頭醫院上下功夫、見實效。持續強化政策支持和財政投入,加快推進項目建設,爭取早日投入使用,加強重點學科和專科建設,提升公立醫院核心競爭力和醫療服務水平。三是在完善分級診療體系上下功夫、見實效。優化城市緊密型醫聯體和縣域醫共體組建形式,健全考核評價體系,推進醫療衛生亞中心建設,不斷提升基層醫療機構服務水平。四是在醫防協同能力提升上下功夫、見實效。強化醫院公共衛生管理職能,增強風險防范意識,重點關注“一老一小”,推動健康保障工作更加務實和惠民。
王進健要求,要加強責任落實,加快形成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一是強化組織領導。各級黨委政府抓緊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各相關部門既各司其職又協同作戰,各公立醫院要在示范項目實施中主動擔當、積極作為。二是強化績效管理。按照清單化、項目化方式,掛圖作戰,確保示范項目有力有序推進、早日落地見效;加強督查通報,及時反饋問題,限時整改到位;嚴格執行示范項目實施績效管理辦法,統籌中央和地方財政資金投入,組織開展全過程績效評價和考核,推動中央財政支持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示范項目實施工作高效穩步推進。三是強化氛圍營造,主動加強溝通對接,積極向上爭取政策支持;廣泛開展宣傳,做好典型培樹和推廣工作,早日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模式,以點帶面,加快完善全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潘國強強調,要強化動員部署,迅速傳達會議精神,健全組織架構,加強調查研究,凝聚示范項目推進合力;強化擔當作為,緊扣目標任務,堅持問題導向、改革示范和因地制宜,推動示范項目落地見效;強化統籌聯動,聚焦重點難點抓推進,聚焦“三醫”聯動抓服務,聚焦資金投入抓實效,夯實示范項目工作基礎,為推動“好地方”好上加好、越來越好提供更優質的健康保障。
會上,市衛生健康委、財政局分別匯報國家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示范項目實施方案、資金支持保障和績效管理措施,江都區、市醫保局、蘇北人民醫院分別作表態發言。
市領導陳鍇竑、張長金、劉流,市政府秘書長徐志剛等參加會議。
淮安多措并舉加強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
近年來,淮安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發展壯大醫療衛生隊伍、把工作重點放在農村和社區的重要指示精神,緊緊圍繞“縣級強、鄉級活、村級穩”目標,加強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為群眾獲得更加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醫療衛生服務提供有力支撐。
一、主要做法
(一)聚焦政策引才,放大基層人才集聚效應。一是制定人才發展計劃。出臺加強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政策,實施“5323衛生人才計劃”,近五年引培基層衛生人才5000名,副高以上職稱醫學人才3000名,碩士醫學人才2000名,博士醫學人才300余名。二是創新人員編制管理。推進基層衛生人才“縣管鎮用”,統籌縣域內空余編制,建立人才“周轉池”,合理補充至基層醫療機構,實行動態調整、周轉使用。三是優化人才招引路徑。積極參加省內外衛生人才招聘活動,邀請有意向就業的醫學生前來參觀。簡化基層緊缺人才招聘程序,降低開考比例,對中級職稱以上骨干醫生、醫學類研究生探索“一崗一薪”“一人一薪”,對醫學本科生到基層工作的辦理人事代理,待遇等同在編。
(二)聚焦平臺聚才,打造基層人才發展舞臺。一是改善診療服務環境。連續5年將惠民醫院建設納入為民辦實事項目,市、縣兩級累計投入6.75億元,建成惠民醫院52所。全市基層衛生機構基本擁有DR、彩超、電子胃腸鏡等設備,62個機構配置CT、8個機構配置磁共振。二是打造分級診療載體。市級4大醫療集團和縣域17個醫共體覆蓋全部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個縣(區)獲批國家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組建家庭醫生服務團隊917個,建設家庭醫生工作站228個。三是加強培訓基地建設。依托市一院、市二院建立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全面開展全科專業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目前,全市注冊為全科醫學專業共1477人,取得全科醫生培訓合格證書962人,達到3.5名/萬人的目標。各縣(區)均建立基層衛生人員實訓基地,全市已完成第一批適宜技術培訓任務,累計實訓1.2萬人。
(三)聚焦保障留才,激發基層人才干事活力。一是深化薪酬制度改革。突出向一線業務骨干、全科醫生和家庭醫生傾斜。增加基層醫療機構績效工資總量,基層單位收支結余的30%用于職工獎勵和福利,業務骨干每月發放特崗津貼1000元。院長績效工資與年度目標考核掛鉤,考核為優秀等次的將績效系數提高至2.3。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收入的70%用于收入分配,不納入績效工資總量,服務團隊每人每月給予專項津貼600元,全科醫生可通過為居民提供個性化簽約服務、高質量履約等提高簽約服務收入。二是完善獎勵激勵措施。選拔優秀基層衛生人才擔任醫療衛生機構負責人。重新設置基層醫療機構編制、崗位,提高中、高級職稱比例,解決中級以上職稱應聘未聘問題。在省級基層衛生骨干人才遴選的同時,延伸遴選縣(區)級基層衛生骨干人才,每人每年補助2萬元。鼓勵符合條件的臨床執業(助理)醫師參加轉崗培訓,每年分別補助單位和個人4萬元、2萬元。三是健全人文關懷機制。建立副高職稱以上高層次醫學人才生日慰問、體檢休養、節日關懷、子女就業和骨干遴選等關愛機制。設立薄弱基層醫療機構崗位津貼,對上一年度考核合格的在崗人員,按照職稱以300-600元標準發放。
二、取得成效
一方面,基層衛生人才隊伍持續壯大。近五年,全市基層衛生人才數從10360名增加到14618名、增長41%,其中2022年新增1021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衛生技術人員占比達49.7%。
另一方面,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持續增強。2022年,全市建成農村區域醫療衛生中心15個、社區醫院34個?;鶎俞t療衛生機構國家“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覆蓋率達52.26%,擁有省特色科室32個、診療量占比達到61.49%。
南京市雨花臺區探索“藥學服務聯合體”建設新路徑
近幾年來,南京市雨花臺區以深化醫改為抓手,堅持醫聯體與“藥學服務聯合體”建設“兩輪”驅動,依托醫聯體核心支撐,助力基層藥學服務模式轉變。該區與南京鼓樓醫院2020年12月簽訂“藥學服務聯合體”建設協議,南京市雨花醫院、區婦幼保健所和6家政府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引入優質藥學服務,探索建立資源共享、上下聯動、服務同質的“藥學服務聯合體”,全區基層藥學服務改革創新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建成區域審方中心。注重提高審方效率和質量,在南京市雨花醫院設立區域審方中心。整合全區藥學資源,制定統一基本用藥目錄,并與南京鼓樓醫院用藥銜接。以南京市雨花醫院藥師為主體、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藥師為補充,進行集中處方審核。依托信息技術支撐,醫生開具處方后即時上傳到區域審方中心,系統自動審方,合理處方自動通過,對于系統不能直接判斷對錯的處方,則由藥師進行干預判斷,所有處方審核通過后,方可進入劃價收費和調配環節。
(二)開設基層藥學門診。加強慢病患者合理用藥管理,全區積極推進慢病藥學門診建設,邀請南京鼓樓醫院藥學部專家定期下沉,以“傳幫帶”形式指導基層藥師開展藥學服務,幫助指導基層構建藥品知識庫、處方審核規則庫,實施上下一致的藥學服務標準,實現聯盟內藥學服務連續化、同質化。截至目前,南京鼓樓醫院專家下沉開展藥物治療學、藥物治療管理等知識與技能培訓600人次,組織理論業務培訓12場次;藥學門診在政府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現了全覆蓋。結合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優勢學科,在6家基層藥學門診中開設糖尿病藥物治療管理門診2個、慢病藥物治療管理門診2個、心血管藥物治療管理門診1個、咳喘藥物治療管理門診1個,實現基層藥學門診診療特色。
(三)開展居民藥學服務。選送藥學人員參加家庭藥師培訓,配備統一居家藥學服務裝備(手提袋、服裝、分藥盒、血壓計等),打造規范服務團隊。將家庭藥師編入家庭醫生服務團隊,在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中融入藥學服務,開展居家藥學服務簽約和用藥評估。推動南京鼓樓醫院藥學專家進駐家庭醫生工作室開展藥學服務義診,指導家庭醫生、藥師開展慢病精細化管理。家庭藥師在專家指導下,開展“線上+線下”用藥科普活動。啟動家庭藥師電子化管理平臺建設,提升居家藥學服務信息化水平。
二、取得成效
該區“藥學服務聯合體”成立以來,累計培養臨床藥師8人,實現基層臨床藥師零突破;培養14名家庭藥師和藥物治療管理合格藥師,優化了基層藥學人員隊伍功能結構。目前,全區“藥學服務聯合體”有66名藥師,其中副高級以上7人、中級21人。同時,基層藥師專業能力和水平得到明顯提高。今年一季度,審方系統自動通過率上升為96.93%,較上年同期提高10個百分點。
太倉著力打造智慧醫療服務新模式
近年來,太倉市積極探索“信息化”“物聯網+”“云技術”,充分挖掘“遠程、高效、智能、便捷”獨特優勢,讓“智慧健康”更多惠及人民群眾。
一、主要做法
(一)健康信息互聯互通。建設醫療大數據應用平臺,醫療衛生機構信息開放共享,健康服務信息互通互認。搭建全生命周期居民電子健康檔案信息平臺,規范信息建檔和動態更新,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在各醫療機構間可共享調閱,并通過“健康太倉”APP、微信公眾號向市民開放。構建區域衛生信息平臺,醫療和公共衛生數據整合和智能化處理,助力科學決策。目前,全民健康信息平臺、醫院HIS、LIS、PACS、影像、心電平臺、雙向轉診、基層公共衛生等信息系統已全面實現信息交互。支持非公醫療機構信息化建設,實現了9家民營醫療機構信息系統統一建設。
(二)“智慧醫院”管理升級。對標國家電子病歷評價、互聯互通測評、智慧醫院服務評估等要求,推進以市第一人民醫院、市中醫院為重點的市級公立醫院“智慧醫院”建設,提升醫院電子病歷分級評價等級。市第一人民醫院達電子病歷五級,市中醫院達電子病歷四級。市衛生健康委獲評“國家醫療健康信息互聯互通成熟度測評四級甲等”單位。二級醫院電子病歷系統升級項目穩步推進,沙溪、瀏河人民醫院將于年內上線啟用。全市二、三級醫院建設完成醫用耗材SPD智慧物流管理系統,實現醫用耗材“零庫存”管理;耗材準入、采購、使用等全流程一碼溯源,確保產品質量,降低安全隱患。
(三)在線服務高效便民。通過APP、微信公眾號等渠道,為市民提供預約掛號、健康檔案、電子發票、電子膠片、住院每日清單查詢等便捷服務。打通醫院HIS收費系統與微信、支付寶、銀行、數字人民幣、醫保結算等系統壁壘,公立醫療機構全面上線掃碼支付、醫保電子憑證支付及醫療收費電子票據開具?;ヂ摼W醫院為復診患者提供在線圖文問診、電子處方、藥物咨詢、護理咨詢、報告查詢等就醫全流程服務。二、三級醫院全面實行分時預約,優化就診流程,明顯縮短患者排隊就醫時間。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呼吸內科、心血管內科等科室開啟線上配藥快遞到家服務。全市公立醫療機構為市民提供中藥飲片代煎、配送服務。
二、取得成效
一方面,市民就醫更便捷。醫院為市民提供“預約掛號-診療-檢驗檢查報告查詢-線上繳費-電子票據開具”的“一站式”信息化服務,實現全程“無接觸”一站式解決。2022年,全市二、三級醫院各平臺累計年預約就診量達200余萬次,預約診療占比81.28%;全市公立醫療機構門急診、住院電子支付金額達5.88億元,占比63.16%;互聯網醫院累計服務患者千余人,通過“互聯網+中草藥房”為市民提供中藥飲片代煎、配送達10余萬人次。
另一方面,健康管理更智能。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廣泛使用,2022年,居民自主調閱健康檔案量30余萬人次。同時,通過提升醫院智慧化服務應用水平,探索不同病種的健康管理服務路徑和知識庫體系,為患者提供連續的、院內院外一體化的管理服務,切實改善患者就醫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