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昌松代表:
??《關于提升縣域醫療服務能力的建議》(第1141號)由我單位會同省委編辦、省教育廳、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財政廳辦理。現將有關情況匯總答復如下:
??一、完善省市級專家資源下沉工作機制
??(一)實施縣域醫共體能力提升項目。2021年,省衛健委、省財政廳印發《福建省縣域醫共體能力提升項目實施方案(2021-2025年)》,支持全省59個有縣域醫共體任務的縣域綜合醫院建設呼吸診療、胸痛、卒中、創傷四個中心。同時,聚焦縣級綜合醫院服務能力薄弱縣,指定省級和廈門市級綜合實力較強的8家三級醫院采取組團式“院包院”或“院包科”幫扶、托管、領辦等方式,對口幫扶25個薄弱縣(市)綜合醫院。幫扶醫院圍繞受幫扶醫院實際情況,派出管理團隊全面參與受援縣醫院運行管理,結合薄弱縣疾病發病特點和轉外就醫主要病種,充分考慮薄弱縣醫院急診、兒童、感染性疾病、重癥醫學等緊缺學科和人才培養、教學、科研、管理等短板,提升薄弱縣綜合醫院診療服務能力。
??(二)開展三級醫院對口幫扶縣級醫院工作。2022年,省衛健委、省鄉村振興局印發《福建省“十四五”時期三級醫院對口幫扶縣級醫院工作方案》,對全省有對口幫扶縣級醫院任務的三級醫院提出了幫助受援醫院提升專科能力、培養技術過硬的人才隊伍、開展新技術新業務、提升醫院科學管理水平等七個方面的工作任務。要求對口幫扶主要采取“組團式”支援方式,三級醫院向縣級醫院派駐至少5名醫院管理和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每人連續駐點幫扶不少于6個月,廣泛開展坐診、會診、手術、講座和義診等。同時,支援醫院要協助受援醫院制定詳細的人才培養計劃,通過“派下去”“請上來”等多種方式,促進雙方業務骨干雙向交流。采取教學查房、手術帶教、學術講座等形式,根據縣級醫院醫療技術發展實際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縣級醫院骨干醫師培訓,建立導師制,每年為受援醫院培養至少3名臨床骨干醫師或醫技人員,要有計劃地為縣級醫院打造穩定、結構合理的專業技術人才梯隊。
??(三)加強專科能力建設。2022年,省衛健委印發《福建省“十四五”臨床專科能力建設規劃》。在地市和縣域層面,以市屬醫院和縣級醫院為基礎,圍繞腫瘤科、心內科、胸外科、普外科、呼吸科、產科、麻醉科、重癥醫學、骨外科、兒科、病理、檢驗、醫學影像、感染性疾病等基礎專科加強建設,推廣內鏡介入等微創手術和MDT、中西醫結合等新診療模式,不斷提升臨床專科服務能力和醫療質量安全水平,形成覆蓋居民常見病、多發病、傳染病的專科服務體系。另外,2020年省衛健委在全省遴選69個縣級醫院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單位和26個縣級醫院臨床重點專科培育單位,從專科基礎建設、人員隊伍建設、醫療服務能力與效率、醫療質量管理、教學科研、基層輻射帶動等方面開展為期5年的專科項目建設。加大對重點領域、緊缺專業、關鍵崗位的專業技術人才的引進力度,加強兒科、婦產科、重癥醫學科、精神科、急診醫學科等緊缺專業和骨干人才培養培訓,構建人才梯隊。
??(四)開展千名醫師下基層服務工作。省衛健委印發《福建省2023年度“千名醫師下基層”對口支援工作方案》,2023年將從縣級以上醫院抽調1000名以上高年資中級以上職稱醫師(其中市屬醫院醫師占30%以上)每月至少1天下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進行醫療幫扶,為特殊人群送醫入戶,讓專家深入群眾,讓基層老百姓在家門口享受到優質醫療服務,促進基層衛生服務能力全面提升。
??二、加強基層中醫藥人才的定向培養
??省衛健委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開展福建省2021-2023年定向培養本科層次、高職高專層次中醫醫學人才工作的通知》,支持全省49個基本財力保障縣縣級醫院每年培養100名左右全日制本科層次中醫學類專業人才,支持為除廈門以外的全省鄉鎮衛生院每年培養200名左右本土化全日制高職高專層次中醫學類專業畢業生。自項目開展以來,2021-2022年累計招收高職高專層次中醫學專業定向生202人(三明68人)、針灸推拿專業118人(三明23人),本科層次中醫學專業定向生98人(三明19人),針灸推拿專業36人(三明5人),有效充實了基層中醫藥健康人才隊伍。2022年,省衛健委等七部門聯合印發《福建省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動計劃》,深入推進我省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
??三、加強鄉村醫療衛生隊伍建設
??(一)實施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項目。2021年起,省財政計劃投入2.26億元,連續3年實施“公開招聘一批”“定向培養一批”和“培訓提升一批”基層醫學衛生人才隊伍建設項目。2021-2022年,累計為全省鄉鎮衛生院招聘本科、大專層次醫學畢業生1025人;為鄉鎮衛生院和一體化村衛生室定向培養高職高專層次醫學人才867人;為擬報考執業助理醫師(含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的在崗鄉村醫生提供理論和臨床實踐技能專項培訓,2022年線上培訓2023人,線下培訓6批次1740人,推動鄉村醫生向執業(助理)醫師轉化。
??(二)多渠道保障鄉村醫生待遇水平。一是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對鄉村醫生承擔的村級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任務給予補助。二是對實施基本藥物制度零差率改革的行政村衛生所,按每個農業戶籍人口6-10元的標準給予專項補助。三是對納入醫保定點的村衛生所按5-10元/次標準支付一般診療費。四是落實鄉村醫生承擔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任務的崗位津貼制度,目前省級標準是每人每年1200元。
??(三)提升鄉村醫生養老保障水平。全面開展鄉村醫生養老保障工作,各地以縣為單位,結合本地區實際制定出臺相關配套政策措施。一是組織鄉村醫生參加較高檔次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二是支持和引導鄉村醫生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已簽訂勞動合同的可以企業職工身份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其余人員可以參照城鎮靈活就業人員政策,自愿在戶籍地或居住地參保、續保)。三是對已達退休年齡且不具備參加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參保條件的老年鄉村醫生,根據各地老年鄉村醫生退崗養老生活補助政策,按月發放補助。
??(四)保障醫療機構用編需求。2013年以來,黨中央對地方事業編制實行總量控制。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進一步強調“嚴格執行編制總量規定”“不得突破總編增加編制”。在堅持嚴控的總基調下,近年來我省各級機構編制部門積極作為、主動服務,通過改革創新,挖掘潛力、盤活資源,最大限度保障公立醫院、鄉鎮衛生院、社區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等醫療衛生領域需求。
??下一步,我們將充分吸納您的建議,扎實推進三級醫院對口幫扶縣級醫院、縣域醫共體能力提升項目及千名醫師下基層服務等工作,加強考核與指導,通過多種形式的幫扶為基層培養本地醫學人才,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的造血能力。征求定向培養醫學生項目修改意見,開展摸底調查,為今后制訂定向培養醫學生項目工作方案做好準備,進一步推進基層中醫藥事業發展。進一步完善鄉村醫生培養使用、收入待遇等政策。探索通過鄉村一體化管理、鄉聘村用等多種途徑,吸引合格的醫生到村衛生室工作。繼續實施鄉村醫生執業能力提升項目,推動鄉村醫生向執業(助理)醫師轉化。落實鄉村醫生各項補助,逐步提高鄉村醫生收入待遇,提高鄉村醫生崗位吸引力。推進一體化管理村衛生所的鄉村醫生“鄉管村用”,由鄉鎮衛生院統一招聘安排,作為鄉鎮衛生院編外合同人員,按照有關規定落實“五險一金”等待遇,并享受鄉村醫生補助政策。
??感謝您對衛生健康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領導署名:楊閩紅
??聯 系 人:沈煒玉
??聯系電話:0591-87850554
福建省衛生健康委員會
2023年4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