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在全球的預期人均壽命在全世界排名前三,但是香港人的工作壓力絕不低于北上廣。這是為什么呢?香港人吃得特別健康還是香港人特別注重運動?答案都不是。
很多時候,我們會覺得健康是因為注重休息和飲食。但其實香港人能夠保持健康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們在感覺身體有恙之時,就會去看家庭醫生。對于在香港生活的很多人來講,生病之后,不會想到去醫院,而是先去診所找家庭醫生。
起家于香港的聯合醫務集團,就是一家為病人提供多元化醫療保健服務的診所。
聯合醫務如今已然成為香港本土最大的私人門診。它從1990年的一家診所起家,現在幾乎在香港任何一個有人流的地方都會有一家聯合醫務的診所。在香港,有600位家庭醫生為聯合醫務服務。
今年,聯合醫務開始進軍大陸醫療市場,率先在上海、北京開設診所。
2016年10月21日,聯合醫務集團攜手鳳凰醫療集團在北京成立的第一家綜合診所正式營業。
這家診所并不是特別豪華,簡單、干凈,燈光是偏黃的暖色調,感覺舒適。診所位于北京財富中心,地處國貿CBD核心地帶,周圍聚集了一大批上市企業。
對于選址的考量,聯合醫務集團執行董事李家聰說:“這里有普華永道、安永、投資銀行,這些企業追求的不僅是補充醫療保險,而是如何為員工提供便捷優質的醫療服務。這些企業員工一天的工資可能有1000塊,員工生病以后花一天時間去公立醫院排隊看病,這中間的時間成本就有1000塊。如果可以提供更方便、更舒適的醫療環境,這會有很大市場。”
診所的目標客戶是中高端客戶群,同時向北京地區各企業和保險公司提供各類企業醫療保健計劃。
很多人問李家聰:聯合醫務什么時候在北京、上海建一家醫院?李家聰覺得,聯合醫務暫時不會考慮建醫院。“聯合義務希望借鑒國際經驗,通過HMO模式的運營,把診所、醫院、檢查、影像,打包成符合企業需求的產品”,李家聰說。
很多人會以為聯合醫務集團是一家醫療集團。事實上并非如此,聯合醫務的主營業務并不是開診所,而是把集團里的醫生和診所聯合到一起,打造面向企業的醫療產品。
“我們的會員接近100萬,今年一年,聯合醫務為將近100萬人處理他們的醫療需求。這100萬人基本上都是企業為之購買的醫療服務。”李家聰說。
聯合醫務除去診所業務以外,大多數時候都在為企業服務,根據企業的需求,制定符合企業的醫療產品。比如,企業一年的預算是人均1500塊錢,聯合醫務就會按照預算擬定醫療產品。如果是1500元的標準,基本上聯合醫務的服務都可以享受。如果企業的預算是800元,聯合醫務也會提供相應的服務,比如只提供門診服務,做化驗的話另外掏錢。
“有一些企業可能只有10個員工,這個企業來找我,我是不會接的,因為風險會非常高,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選擇和保險公司直接合作,香港22家醫療保險公司都和我們有非常密切的關系,我們站在保險公司后面來推動這個產品的發展。”李家聰說。
聯合醫務會先和企業簽協議,與保險公司談好價格,之后推出產品。
現在聯合醫務一年3億的業務量中,按人頭收費和按次收費各占1/3、2/3左右。保險公司一般是按次付費。大型企業一般是按人頭付費。聯合醫務根據企業的使用率估算企業里22-50歲的人年均使用門診的次數是3-5次,按照這個水平來定價。
對于購買了聯合醫務的企業來講。企業員工可以選擇聯合醫務旗下的所有的服務,如全科醫生服務、??漆t生服務、CT等。這其中最核心的一點是,也是HMO模式的關鍵點是轉診,員工必須要先看過全科醫生,由全科醫生轉診,才能享受專科醫生服務。
作為一家上市公司,投資、管理、運營600家診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聯合醫務的方式是幫助醫生開診所。想開診所的醫生通過聯合醫務考察之后,就可以入到的聯合醫務的網絡中。這樣購買了聯合醫務產品的企業員工就可以到醫生的診所就診。這樣既解決了新開診所沒有病源的問題,又擴大了聯合醫務的網絡。
image
在香港,全科醫生都穿著西裝上班,是一個很驕傲的職業。
香港政府把私人醫療和公立醫療的功能區分得非常清楚。香港的醫療可以分為公立醫療和私人醫療,私人醫療市場占70%的門診量。香港政府希望民營資本擔任首診職務,而政府擔任二級診療、三級診療的職務。
香港醫療市場為什么會有那么大一部分是私人醫療市場解決的呢?
首先是便捷,二是收費合理,三是商業醫療保險的切入,商業醫療保險承擔了14%,一半是私人自己購買,另外一半是公司幫企業員工購買。
香港的診所和國內的診所非常不一樣。國內要開一個診所可能要花一年時間,跑衛生局、工商局、消費局,在香港開一個診所只需要一個月。
“我們覺得,未來中國要發展,肯定需要一個社會資本來協助全科醫生的推動,通過私人醫療市場的網絡醫療來普及中國的HMO發展。”李家聰說。
現在聯合醫務打算在上海、北京、廣州、深圳這樣的大城市相對來說愿意有企業為員工付費的地方鋪點。
對于聯合醫務下一步的發展規劃,李家聰說:“私人醫療市場的發展,要看從哪里開始,是先做好服務、先請醫生、還是先開診所。在中國,我們先建立資產,讓醫生知道聯合醫務診所的存在,下一步針對醫生開設不同的診所和網點。希望通過這樣的新醫療診所切入到中國醫療市場,把治病變為保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