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11月,寧德市被納入首批DIP國家付費試點改革城市,寧德市醫保局積極借鑒外地好做法、好經驗,深入廈門、廣州求計問策,超前謀劃、全員發動、周密部署、強勢推進,將頂層設計框架與本地實際相結合,整合資源、配套細則、多措并舉,以“起跑即沖刺”的姿態推動DIP付費工作,走出一條適合寧德市的DIP付費之路。
??那么,什么是DIP呢?DIP即按病種分值付費(Diagnosis-Intervention Packet),是指利用大數據優勢所建立的完整管理體系,發掘“疾病診斷+治療方式”的共性特征對病案數據進行客觀分類,在一定區域范圍的全樣本病例數據中形成每一個疾病與治療方式組合的標化定位,客觀反映疾病嚴重程度、治療復雜狀態與臨床行為規范,可應用于醫保支付、基金監管、醫院管理等領域。在總額預算機制下,根據年度醫保支付總額、醫保支付比例及各醫療機構病例的總分值計算分值點值。醫保部分基于病種分值和分值點值形成支付標準,對醫療機構每一病例實現標準化付費,不再以醫療服務項目費用支付。
??寧德市醫保局通過合理制定寧德市區域點數法總額預算機制,取消了定點醫院年度總額管理方式,從醫保部門“分蛋糕”模式轉化為醫院“搶蛋糕”模式,促進醫院良性競爭,醫院通過提升醫療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提升業內競爭力,且基于病種分值和分值點值形成本地支付標準,對醫院每一病例實現標準化支付,不再以醫療服務項目費用支付,醫院診治住院患者的結余費用成為醫院的收益,促使醫院在提供適宜的醫療服務前提下,通過改進管理和優化診療流程主動節約成本,減少不必要的診療、醫藥以及耗材項目,直接減輕患者就醫負擔。主要做法是:
??一是堅持組織引領。市醫保局成立DIP工作專班,市醫保中心成立審核結算工作小組,試點醫療機構成立院內DIP工作領導小組,形成有指導、有對接、有落實的三層組織領導體系,促進政策銜接環環相扣。多次召開專班會議,搭建前期制度體系,測算確定DIP總額預結算金為16億余元。二是堅持聯動協作。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領導任總召集人,醫保、衛健等多部門組成的DIP聯席會議,組建專家隊伍,建立評議機制,在政策制定、決策方面發揮智囊聯動作用,召開專家論證會3次,論證通過三級、二級、一級醫療機構等級系數,確定50個基礎疾病項目為基層病種。三是堅持宣教指導。設立DIP報道專欄,推出DIP專題報道7篇,引導居民首選基層看病、就近看病;組織開展DIP工作培訓5次1000多人次,全市DIP入組率提升2個百分點;開展DIP工作調研督導4次,指導涉改醫療機構做好信息化接口改造。四是堅持制度監管。圍繞DIP付費工作出臺15份政策文件,對結算清單填寫和質控規則提出具體要求,對監管內容、程序和違規處理做了詳細規定;與22家涉及DIP付費醫療機構簽訂DIP補充協議,加強日常監測和隨機檢查,促進醫療機構進一步規范診療服務;設立績效考核獎,從DIP調劑金中提取一定比例作為DIP績效獎勵金,對醫療機構形成有效激勵,切實做到有指導、有規范、有考核。五是堅持改出實效。自2021年5月起,我市22家醫療機構條件成熟,正式實施DIP付費預結算改革,并在國家組織的2次DIP付費工作交叉調研中被評為優秀;DIP付費改革后,22家涉改醫療機構2021年5-12月住院次均費用較上年同期下降363.1元,人均自付費用(3406元)較上年同期降低1020.43元,個均自付比例較上年同期下降23.05個百分點,有效降低了群眾醫療費用負擔。
??2022年,寧德市進一步擴大DIP支付方式改革范圍,實行DIP支付方式改革的定點醫療機構增加至107家,實現統籌地區內符合條件的開展住院服務的醫療機構全面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