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階段所有上市的醫械企業中,最受關注的恐怕是千山藥機了。不僅麻煩不斷,還面臨雙重風險暫停上市。
上市醫械企業副總接連辭職
11月23日,千山藥機(全稱:湖南千山制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再發關于高級管理人員的辭職公告。公告稱公司副總經理鄒永紅遞交辭職報告,因個人原因辭去公司副總經理、子公司China Sun Europe GmbH總經理職務,只保留公司國際業務部銷售顧問的職務。
而鄒永紅的原定任職日期至2020年11月10日,等于是提前辭職。
一周前,千山藥機的另一位副總、董事會秘書陳龍暉也已由于個人原因提出辭職,不再擔任公司其他任何職務。與前者一樣,陳龍暉的原定任職期應至2020年11月10日。
不過,陳龍暉的辭職引得諸多媒體報道。
一個原因是,大約三周前,擔任董事會秘書的陳龍暉在一份提示性公告里公開表示,對千山藥機三季度財報準確性不負責:“不能保證季度報告的真實、準確、完整。”
陳龍暉在公告中繼續解釋稱:“本人作為非會計專業人士,對公司2018年第三季度報告中對樂福地原股東應收業績補償款3.88億元全額計提壞賬準備,變更為按賬齡計提壞賬準備,按5%的比例計提壞賬準備1937.58萬元是否準確不能確定。”
實際上,除了上述兩位高管,2018年以來千山藥機的多位高管頻繁離職。
5月30日,金益平由工作過于繁忙申請辭去公司獨董、董事會審計委會會主任委員及董事會提名委員會委員職務;
7月25日。公司董事、常務副總經理鐘波書面提請辭職;
10月10日。公司獨立董事楊春平申請辭去公司獨立董事、董事會薪酬與委員會主任委員、董事會戰略委員會委員、董事審計委員會委員職務。
也曾風光無限
千山藥機成立于2002年10月,2011年5月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注冊資本3.6億元,法人劉祥華,實控人為鄧鐵山等8人。
曾一度,千山藥機被稱為我國制藥專用設備制造行業排頭兵企業,是國內主要的注射劑生產設備供應商,主要從事制藥機械及其它包裝機械等智能裝備、醫療器械、醫藥包材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以及圍繞慢病精準管理開展一系列醫療服務。
上市前幾年,千山藥機也曾風光無限,股價一度在2015年年中漲至最高點76.12元/股。但其目前股價還沒有最高價格的個位數多。
不知為何,千山藥機上市第二年便要戰略轉型,瘋狂收購,將一眾 “基因檢測”、“智能可穿戴”、“大健康”等概念的公司收至麾下。2014年收購宏灝基因后,千山藥機從一家主營制藥裝備機械的企業,轉型基因測序市場,同時切入大健康產業。相關媒體報道,彼時千山藥機實際控制人劉祥華喊出的“打造千億市值大健康公司”目標。
不過到今年中就有媒體曝出,千山藥機主營業務還是隸屬于制藥裝備機械行業,與“大健康”業務毫不沾邊,而且其標榜的高血壓基因芯片業務營收也一直不見蹤影。
并指出,千山藥機主營業務自上市以來不斷變更,從制藥機械業務到藥用包裝材料再到煙花生產線,期間夾雜著各種并購、參股等擴張。而公司主營業務一直不賺錢,借錢投資也未獲得預期中的收益。
真正的危機到來
不過這都不要緊,畢竟是千山藥機自己經營公司,沒有觸碰規則紅線,賺錢與否是后話。
真正的危機是2017年12月,千山藥機發布《重大事項停牌公告》,稱劉祥華等8名實控人正與其他方商談轉讓其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有分析稱,如果有人愿意接盤,也許這8名實控人足夠可以套現成功全身而退。
不知是否因為此事影響,千山藥機2017年度財務會計報告被瑞華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無法表示意見”審計報告。
然而,到了2018年1月,千山藥機因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證監會決定對其進行立案調查。直接使得實控人的股權轉讓計劃被迫終止,套現全身而退的美夢破滅。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千山藥機開始負面纏身、麻煩不斷。近期更是遭遇訴訟纏身、股票被司法強制劃轉以及公司銀行帳號被凍結。
同時,現金流吃緊的千山藥機,由于當初收購樂福地時的業績對賭協議,對方沒有完成業績承諾,應收樂福地原股東2017年度業績補償款約3.9億元被媒體分析稱“收回的不確定性又很大。”
此外,影響重大的還有應收劉祥華胞弟即關聯方劉華山占用公司資金約9.2億元。
千山藥機所面臨雙重暫停上市風險則包括,2017年已經被出具“否定或者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以及近期千山藥機披露的公告中所稱的若2018年末經審計凈資產為負則會導致公司股票被暫停上市的風險,而這與千山藥機能否收回上述兩筆款項有直接關系。
掙脫
自身業績虧損、盈利能力不足的千山藥機,目前已是深陷債務危機。
千山藥機表示,公司將妥善解決公司的債務危機,具體擬通過實際控制人采取處置個人資產或質押融資籌集資金、積極盤活公司存量資產回籠資金、公司或子公司引進戰略合作伙伴籌集資金等方案來解決公司目前的債務危機。
同時,公司還將主動與金融機構溝通,爭取金融機構的理解和支持,請求金融機構不抽貸,不采取司法手段處置已經凍結的公司資產。債務妥善解決后,公司將盡快處理好因債務引發的訴訟及資產凍結事項。
據了解,目前其已聘請長城資產為其解決債務危機,由對方提供給資產重組、債務重組、盈利模式重組、經營管理重組等一攬子綜合金融服務。
樂福地原股東劉華山等16?人日前也已經簽署《關于履行樂福地業績補償的具體措施承諾》的協議,承諾償還上述費用。劉華山承諾:本人及王敏的業績補償款將以追償其本人的債權償還業績補償款,于2020年12月31日之前償還余款。
如果債務危機不解決,留給這家醫械企業的時間真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