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社會醫療機構協會召開社會辦醫療機構管理工作會議,啟動“史上最嚴”執業行為自查行動。行動要求各醫療機構圍繞科室管理、醫療技術應用、醫療廣告發布等開展全面自查。據悉,自查行動之后,本市相關監管部門將進行聯合對轄區內的民營醫院進行全方位的“逐一”檢查。
民營醫院數量超公立醫院
根據《中國衛生和計劃生育統計年鑒2015》,民營醫院的數量在2005年僅有3000家左右,而在2009年后,新醫改方案出爐、醫療領域放寬民資準入范圍、民營醫院納入醫保等政策相繼出臺,民營醫院開始了快速發展階段,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16%。來自國家衛計委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9月,中國民營醫院數量達到13600家,首次超過公立醫院數量(13304家),在醫院總數的占比為50.55%。
多年來的利好政策讓社會資本在醫療領域非常活躍,來自藥品、醫療器械、金融業等各方資金紛紛涌入醫療領域,加快了新建、收購、托管醫院步伐。“在上海,經營醫院,不規模化、品牌化路線是很難有發展的。”業內人士透露,民營醫療行業已經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的品牌,如上海遠大心胸醫院、愛爾眼科等。特別是上海遠大心胸醫院在心臟外科這一基本醫療和高端醫療交叉領域,上海遠大心胸醫院的手術量已進入上海前三,與上海大牌公立醫院不相上下。
12分扣光將吊銷醫院執照
事實上,上海對于民營醫療機構的監管不可謂不嚴。通常政府相關部門每月都會對轄區內的醫院進行例行檢查。“按標準,醫院一年只能被扣12分。比如根據醫療廢棄物處置方法,醫療垃圾不能亂扔,1個棉球就要扣除1分。如果12分扣光了,就會吊銷執照。再申請執照,則是難上加難。”另一家民營專科醫院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對于合法經營的醫院而言,非常“渴望”政府部門的嚴格監管。
“對于媒體披露的個別民營醫院的違規行為,上海的社會醫療機構要引以為戒。”在近日召開的社會辦醫療機構管理工作會議上,上海市社會醫療機構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閆東方表示,上海市社會醫療機構協會下發通知,要求本市社會醫療機構立即開展自查自糾,增強依法執業意識。6月20日前,上海各區縣社會醫療機構協會將聯合衛監、醫保等相關部門圍繞自查重點內容對轄區內各單位逐一開展巡查。6月底,上海市社會醫療機構協會將對此次專項檢查情況進行匯總,并上報衛生行政主管部門,一旦發現重大問題將即予以行業通報及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