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商洛醫改堅持“?;?、強基層、建機制、兜底線、補短板”的工作原則,緊緊圍繞讓人民群眾“少生疾病、方便看病、看得好病、看得起病”和“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改革目標,落實政府責任,注重頂層設計,創新體制機制,從探索起步到有序推進,從攻堅克難到揚帆前行,取得了一系列實實在在的改革成效,有效緩解了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 強化公共衛生服務
??? 筑牢群眾健康屏障
??? 以全面推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項目為契機,不斷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充實服務內容、提高服務水平,筑牢公共衛生根基,從源頭上保障群眾健康。建立健全市、縣、鎮、村四級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加快市縣兩級疾病預防控制、婦幼健康、衛生監督、愛國衛生等機構建設,成立鎮級公共衛生辦公室,落實村衛生室工作任務,實現了公共衛生服務機構全覆蓋。建立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卡制度,“群眾憑卡享受服務,醫療機構憑卡報銷,管理機構按卡撥付資金”,推行數量基數加質量系數的考核辦法,免費向城鄉居民提供12類46項基本和6類19項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與天津濱海新區政府、華大基因公司聯合開展“遺傳病聯合基因”篩查公益活動,免費對全市新生兒進行遺傳代謝病篩查和耳基因篩查,共完成新生兒遺傳代謝病篩查和耳聾基因篩查各22531人,產前篩查初篩13226人,無創DNA檢測4909人,并規范做好1912名篩查陽性病例和1693名臨界高風險人群的隨訪服務工作,有效提升了遺傳病防控水平。全市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持續鞏固在98%以上,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傳染病發病率等核心指標分別控制在7.51/10萬、2.22‰和329.51/10萬,“預防為主”的衛生工作方針得到理性回歸。新建了商洛市衛生應急指揮中心,持續加大應急物資儲備和應急人才隊伍建設,定期開展衛生應急演練,成功應對洛南縣布病暴發疫情、山陽縣山體滑坡、胡蜂蜇人事件救治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衛生應急救治能力顯著增強。中心城市2015年通過省級衛生城市復審驗收,人居環境持續改善,健康生活方式逐步形成,群眾健康水平穩步提升,人均期望壽命達到74歲。
??? 健全醫療保障制度
??? 減輕群眾就醫負擔
??? 建立了以基本醫療保險為主,城鄉居民大病保險為輔,商業保險、民政救助為補充醫療保障體系,同時推進支付方式改革,控制醫藥費用不合理增長,提高綜合保障能力。堅持政府引導、群眾自愿的原則,采取村民一事一議、從惠農卡代扣代繳等方式,鼓勵城鄉居民積極參保參合,不斷提高參保參合率。全市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參保參合率連續5年鞏固在98%以上,基本實現“應保盡保”。7縣區新農合縣、鎮、村三級網絡平臺建成并投入使用,實行了省內定點醫療機構住院“直通車”報銷和異地就醫及時結算制度。2016年,城鄉居民籌資標準提高到人均570元,財政配套440元,報銷比例得到進一步提高。新農合、城鎮居民、城鎮職工保險報銷封頂線提高到30萬元、11萬元和44萬元,政策范圍內住院報銷比例分別達到62.2%、67.7%和78.8%。全面推行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并與基本醫療保險、民政醫療救助等實行“一廳式”服務、“一站式”報銷,簡化工作流程,方便群眾報銷。累計籌集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基金1.11億元,報銷9211人次,支付基金6541.3萬元,人均報銷7100元,最高報銷14.9萬元,住院患者平均報銷比例提高了10.5個百分點,有效緩解了大病患者費用負擔。強力推行住院單病種補償管理實施辦法,確定單病種數量85個,執行率45.3%。健全醫藥費用監管體系和控費長效機制,將控費工作納入醫療機構的年度考核內容,嚴格控制平均住院日,加強臨床用藥、醫學檢查行為、高值耗材應用監管,全市住院均次費用增長幅度較上年度下降5%,患者醫藥費用負擔持續減輕。
??? 加強基層基礎建設
??? 持續改善辦醫條件
??? 市委、市政府結合商洛地域遼闊,山大溝深,交通不便的市情實際,把健全醫療服務體系、提升基層服務能力、保障群眾就近就醫作為解決看病難問題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辦醫條件。制定了《區域衛生發展規劃》和《醫療機構設置規劃》,明確了“提市、調縣、強鎮、穩村”的改革思路和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功能定位,構建以“市級為中心、縣級為龍頭、鎮級為樞紐、村級為基礎”的醫療服務體系,把衛生計生事業的發展重點放在了農村。先后投入資金20多億元完成衛生建設項目2000多個,基層醫療機構面貌煥然一新。投資9億元完成了商南縣醫院和山陽縣醫院整體搬遷,商州、洛南、丹鳳、鎮安、柞水等縣區綜合醫院住院大樓相繼建成并投入使用,建設重點科室20多個,其中血液透析室的建成投入使用大大方便了群眾的就診。共建設規范化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80個,購置B超、X光機、生化分析儀等醫用設備5000多臺(件),鎮級醫療衛生機構的綜合服務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建成規范化村衛生室2232個,全部實現診斷室、注射室、處置室、防保室、藥房“五室”分開,進一步夯實了預防保健網底。充分利用人才振興計劃、大學生招聘計劃、事業單位招錄等優惠政策,通過降低學歷門檻、自主帶編制招錄本科生、事業單位招考、縣聘鎮用等有效措施,暢通人才引進渠道。全市共招聘本科及以上學歷大學生1000多名,補充村醫1568人,縣級公立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專業人才得到了合理補充。積極開展縣級醫院上等達標活動,7個綜合醫院、6個中醫醫院全部通過“二甲”評審。大力開展中醫藥適應技術推廣,100%的鎮衛生院、75%的村衛生室能夠提供“簡、便、驗、廉”的中醫藥服務。人民群眾既“方便看病”、又“看得好病”的心愿得到滿足,“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縣”的目標基本實現。
??? 推行基本藥物制度
??? 保障群眾用藥安全
??? 把推行基本藥物制度作為降低藥品價格、破除“以藥養醫”機制的關鍵環節,強化藥品質量監管、落實藥品“三統一”管理制度、控制醫藥費用不合理增長,確保醫療機構和廣大群眾用藥供應及時、安全有效。全市市、縣、鎮、村四級公立醫療機構全部推行基本藥物制度,實行基本藥物網上招標采購,縣級以下醫療衛生機構實行基本藥物“三統一”管理、零差率銷售,年均采購“三統一”藥品4億多元。市藥品“三統一”管理辦公室修訂完善了基本藥物供應管理辦法,健全完善藥品備案采購、商業賄賂不良記錄、藥品配備使用等配套管理措施,實行網上采購、網上付款、網上監管,不斷強化對藥品配送企業和醫療機構的監管,保障藥品“三統一”政策落到實處。將縣級公立醫院藥品配送企業由1家擴大到5家,將鎮、村醫療機構基本藥物配備使用比例分別下降到70%和80%,全市公立醫療機構藥品網采率鞏固在100%,基本藥物配備使用比例超過省上要求,醫療機構和群眾用藥需求得到有效保障。嚴格落實財政補償政策,各級財政按照縣級公立醫院藥品銷售總額的15%、鎮衛生院在崗職工年人均1200元、村醫年人均1萬元的標準全額預算兌付藥品“零差率”補助,按照“總量控制、調整結構”的原則進行縣級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價格調整,引導醫療機構通過提供醫療服務獲取合理收入。全面開展抗生素合理應用專項治理活動,縣級公立醫院抗生素品種由院均104種降低到35種,藥占比由2009年的59.6%降低到2015年的46.5%,用藥基本趨于合理,群眾用藥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 建立分級診療制度
??? 不斷理順診療秩序
??? 建立分級診療制度,構建合理的就醫秩序,引導群眾根據疾病的輕重緩急正確選擇醫療機構就診,是合理配置醫療資源、促進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均等化的重要舉措,也是緩解城市醫院“人滿為患”、基層醫療機構“門可羅雀”、促進病人合理向基層流動的重要手段。2015年,市政府制定下發了《商洛市分級診療制度實施意見》,全面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市衛計局組織專家,確定了7個專業21個專科163種疾病診療目錄和轉診目錄,全市分三級醫院、二級醫院、一級醫院(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三個層級,綜合醫院、中醫醫院、婦幼保健院(含??漆t院)、鎮衛生院(含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四個類別,分類組織制定結構清晰、簡明易懂、便于操作的疾病診療目錄、轉診目錄,確保分級診療制度科學、有序推進實施。衛計、人社等部門聯合下發了《關于配合分級診療制度推行調整基本醫療報銷政策的通知》,降低了基層醫療機構起付線并提高了報銷比例,對自行選擇就診或不規范轉診的患者降低報銷比例,用經濟杠桿撬動病人合理流動。全市共組建594個醫師服務團隊,與轄區居民建立契約服務關系,積極開展以老年人、慢性病和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孕產婦、兒童、殘疾人等為重點人群的簽約服務工作,讓群眾就近享受到優質、便捷的基本醫療、公共衛生和健康管理服務,居民簽約服務覆蓋率達95%以上,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規范化診療和管理率達90%以上。分批次安排人員參加全科醫生培訓,組織本科及大專畢業生參加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累計選派1042名臨床醫生參加全科醫師培訓,每個鎮衛生院(含社區服務中心)平均擁有全科醫生2.9名,為推行分級診療、基層首診奠定了堅實基礎。全市二級以上醫院規范設立全科醫學科,配備專職工作的人員,開展全科醫學診療服務和雙向轉診工作。全市公立醫院為基層醫療機構轉診患者預留約30%的號源和適當數量的病床,優先為基層上轉病人提供預約診療服務。市政府將分級診療工作納入縣區和市級公立醫院目標責任考核內容,逐級簽訂責任書,實行定期督查、定期考核、定期通報。衛計部門按季度對各醫療機構轉診患者進行統計分析,及時掌握病人流向動態,定期通報轉診情況,確保雙向轉診工作規范實施。2016年,基層醫療機構向上級醫院上轉患者控制在出院總數18.5%,縣級醫院向三級醫院上轉患者控制在出院患者總數9.1%以下;三級醫院、二級醫院向下級醫療機構下轉患者分別提高到出院患者總數的6.8%和5.2%,縣域內就診率達到了91.25%,基層首診率達到了65%,“患者愿意轉、基層接得住、醫院舍得放”的診療秩序初步形成。
??? 深化公立醫院改革
??? 推動優質資源下沉
??? 公立醫院是區域內的醫療衛生服務中心,是政府向居民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重要載體。商洛市始終把公立醫院改革作為深化醫改的首要任務,以引導和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為核心,切實提升區域整體醫療服務能力。2011年,鎮安縣被列為首批國家縣級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縣,精心打造的“鎮安醫改模式”被載入《陜西醫改白皮書》,為全市縣級公立醫院改革積累了成功經驗。2016年,商洛市被國務院醫改辦列為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市,再次為公立醫院改革深入推進提供了政策支撐。市政府制定了《商洛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實施方案》,由市中心醫院、市中醫醫院、市婦幼保健院牽頭與19家縣級公立醫院、25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鎮衛生院、社區服務中心)分別組建了三家醫療聯合體,成員單位簽訂合作協議實行集團化運作,在內部開展人才流動、業務培訓和技術指導,實現城市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縱向資源整合,提高醫療服務的協調性、連續性和整體性。醫療聯合體年度組織開展學術培訓交流13次,為基層培養人員23人次,指導基層工作200余次。市中醫院醫療聯合體還組織開展了“看名老中醫,吃道地藥材,品中醫文化”為主題的商洛首屆膏方節,邀請省市名老中醫進行中醫適宜技術培訓和現場義診,收到了良好效果。按照機構設置、功能定位、財政投入“三不變”和人員、業務、財務管理“三統一”的原則,17家縣級公立醫院與37家鎮衛生院結對推行醫療服務縣鎮一體化改革,每縣區建立2-3個醫療衛生中心,引導優質醫療衛生資源下沉,提升基層綜合服務能力。2016年,縣級公立醫院累計派駐醫技人員300余人次,為鎮衛生院免費培養醫技人員200余名,建立優勢特色???/SPAN>21個,洛南縣醫院古城分院、丹鳳縣醫院竹林關分院、鎮安縣醫院柴坪分院等基本達到二級醫院標準。建成了以人口信息、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三大數據庫為核心的市級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平臺,洛南、鎮安等縣基層區域醫療衛生信息化項目順利通過省級驗收。市中心醫院、鎮安縣醫院、柞水縣醫院還開通了網上預約掛號服務,更好地方便群眾就診。37家鎮衛生院與二、三級醫院建成遠程會診系統,通過遠程會診和遠程教育,促進優質醫療衛生資源共建共享,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滿足廣大群眾的看病就醫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