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編制《天津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規劃》的原因
??????2、編制《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規劃》的意義
??????3、《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規劃》的編制思路
??????4、《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規劃》的基本目標
??????5、《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規劃》的總體布局
??????6、醫療衛生機構是怎樣設置呢?
??????7、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是如何配置呢?
??????8、醫療衛生機構醫用設備又是怎樣配置呢?
??????9、如何加強提升醫療衛生學科技術水平呢?
??????10、醫療衛生人員是怎樣配備的呢?
??????11、為了保證規劃的順利實施 我們提出了那些保障措施?
訪談實錄

主持人:網民朋友們,大家好!為進一步優化天津市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健全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提高服務可及性和均等性,近日,《天津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5—2020年)》正式印發。今天,我們邀請到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王建國做客天津政務網,為大家介紹本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規劃的有關內容。王主任,您好!
王建國:主持人好,廣大網民朋友們,大家好!
主持人:好,王主任,那么首先請您介紹一下編制《天津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5-2020年)》的原因好嗎?
王建國:好的。長期以來,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視發展醫療衛生事業,始終把解決人民群眾看病就醫問題,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作為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持續不斷地加以推進,已經建立起了由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共衛生機構等組成的覆蓋全市城鄉的衛生服務體系。但是,與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相比,當前醫療衛生資源配置還存在以下四個方面的突出問題,一是資源總量不足,質量有待提高;二是資源結構不合理,布局不均衡;三是醫療衛生資源功能定位還不明確,服務模式不適應;四是體制機制創新不夠,公立醫院改革有待深化。出現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主要是還沒有在全市層面對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作出全面系統的長遠布局和規劃。按照國家衛生計生委的總體部署和要求,為了更加有力地推動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更好地維護人民群眾的健康,經過一年多的深入研究、反復論證,我們編制了《天津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5-2020年)》,為到2020年在全國率先建立起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目標和健康天津的階段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主持人:那么編制《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規劃》的意義是什么呢?
王建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水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標志。編制《體系建設規劃》,能夠更加科學有序地推進醫療衛生事業的健康發展,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公平可及的醫療衛生服務,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因此,編制《體系建設規劃》是加快推進建立健全比較完善的醫療服務體系和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的行動指南,全面實施好《體系建設規劃》對于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建立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主持人:主任,那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規劃》的編制思路又是怎樣的呢?
王建國:《體系建設規劃》是對我市未來5年醫療衛生服務資源作出了全面規劃,涉及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各個領域各個方面。總體要求是:堅持立足國情市情、緊扣深化改革、著眼發展需要、順應人民期盼?;舅悸肥牵喊凑铡耙詥栴}為導向確定規劃思路,以床位為核心提出規劃指標”的路徑,在宏觀調控下,科學有序發展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重在調整結構、促進均衡發展。
主持人:好,能不能請您為我們介紹一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規劃》的基本目標是什么呢?
王建國:天津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的基本目標是:全面落實《全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2015-2020年)》要求,合理確定全市醫療衛生資源總量、結構和布局,持續推進醫療衛生資源調整,在全國率先建立起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1.醫療服務體系目標:按照增加優質醫療資源總量,重點調整三級醫院布局結構、整體提升區級機構服務能力、全面強化基層服務功能,進一步完善醫療服務體系。到2020年,在全市建立起以5個醫學中心為龍頭,9個區域醫療中心、9個專科診療中心和12個外圍區綜合醫院(中醫院)為主體、以基層醫療機構為基礎,以社會辦醫為補充,公立和非公立醫院共同發展的醫療服務體系,全市每千常住人口擁有病床5.2張,其中公立醫院控制在3.3張/千人,社會辦醫床位達到1.1張/千人,占比達到25%以上,二級及以上醫院床護比達到1:0.6,醫護比達到1:1.25。
2.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目標:按照進一步提升市級機構水平、全面加強區級服務能力建設、促進兩級服務統籌協調的基本要求,完善疾病預防控制等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到2020年,全市各區公共衛生機構全部實現機構、設備、人員全配套,全市每千常住人口公共衛生人員數達到0.83人,綜合服務能力位居全國前列,在全市真正建立起以市級公共衛生機構為龍頭,以區級公共衛生機構為主體,市、區兩級協同聯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服務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
3.基層衛生計生服務體系目標:按照統籌城鄉發展,堅持以健全服務網絡、提升服務能力、完善體制機制為重點,進一步提升基層衛生計生基礎條件,突出強化基本公共醫療衛生服務職能,著力構建公平可及、服務有效、資源節約、群眾信賴的新型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擁有基層床位數達到0.8張,每萬人擁有全科醫生2至3人,全市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顯著提升,城鄉居民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和基本健康權益切實得到保障。
主持人:王主任,那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規劃》的總體布局是怎樣的呢?
王建國:按照天津市城市空間總體布局規劃,全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在總體空間布局上規劃為“雙聚、雙拓、多中心”格局。即:保持中心城區和濱海新區核心區醫療衛生資源優勢,規劃成為全市醫療衛生資源集聚區;在靜海團泊新城依托健康產業園,在寶坻依托優越的交通區位優勢和生態環境資源,規劃建設醫療衛生資源的拓展區,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疏解首都醫療資源的集中承接地和天津主城區優質醫療資源向外拓展的空間;在外圍區的城區和新城分別按照京津冀協同發展整體城鄉建設規劃的具體定位,建立醫療衛生服務區域中心,拓展帶動本區域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形成外圍多中心服務網絡。

市衛生計生委副主任 王建國
主持人:好,那么醫療衛生機構是怎樣設置的呢?
王建國:天津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主要包括醫療機構和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兩部分。醫療機構分為非營利性和營利性兩類,其中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包括政府辦即公立醫療機構(根據具體舉辦主體主要劃分為區辦基層機構,區辦醫院,市辦醫院,公安、民政、軍隊及武警辦醫院)和非公立非營利性醫療機構(主要包括國有或集體企事業單位舉辦和民辦)。營利性醫療機構和非公立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統稱社會辦醫。這些機構在體系構成上主要分為三個層次:市級大醫院、區級醫院(綜合醫院和中醫院等)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各級各類門診部、診所等)。
在市級大醫院規劃建設5個市級醫學中心(醫大總醫院、第一中心醫院、中醫一附院、人民醫院、第三中心醫院),作為全市醫療衛生服務綜合實力的代表,對外輻射和影響,對內吸納和聚集優勢資源;規劃建設9個市級區域醫療中心(醫大二附院、中醫藥研究院附院、天津醫院、中醫二附院、南開醫院、第四中心醫院、第五中心醫院、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空港醫院、武警后勤學院附屬醫院),均衡分布在主城區和濱海新區,作為本區域醫療衛生服務中心,輻射帶動本區域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形成區域醫療衛生服務網絡;規劃建設9個市級??圃\療中心(市兒童醫院、市腫瘤醫院、市胸科醫院、市環湖醫院、市中心婦產科醫院、市眼科醫院、市口腔醫院、市安定醫院和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院),突出疾病診療專業特色,形成學科發展比較優勢,保持本市醫療衛生服務??铺厣蛢瀯荨?/FONT>
中心城區二級綜合醫院可以通過突出康復、護理等功能逐步發展成為具有相應特色的綜合醫院,或者直接整體轉型為康復、護理等相關??漆t院。
基層醫療機構,包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和鄉鎮衛生院,同時承擔基本醫療職能和基本公共衛生職能,作為醫療服務體系和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的共同“網底”。
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包括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綜合監督執法機構、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機構、院前醫療急救機構、采供血機構等公共醫療機構。這些機構分為政府辦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和其他專業公共衛生機構(主要包括國有和集體企事業單位等舉辦的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其中,政府辦專業公共衛生機構主要劃分為區辦和市辦兩個層次。
主持人:主任,那么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是如何配置的呢?
王建國:到2020年,全市每千常住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控制在5.2張,其中中心城區和濱海新區核心區綜合控制在6.2張??偞参恢忻壳СW∪丝卺t院床位數控制在4.4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不低于0.8張。在醫院床位中,每千常住人口配置公立醫院床位不超過3.3張,按照每千常住人口不低于1.1張為社會辦醫院預留規劃空間。
根據全市人口分布格局,本規劃將天津市劃分為中心城區、環城四區(本規劃中,指東麗、津南、西青、北辰四區外環線以外部分,下同)、濱海新區、外圍區4個部分。綜合考慮各個邏輯區域人口分布及服務需求特點等因素,中心城區每千常住人口配置床位控制在6.5張,環城四區控制在4.3張,兩者互融綜合配置床位控制在每千常住人口5.8張,其中醫院床位4.6張;濱海新區每千常住人口配置床位4.6張(其中核心區和其他區域分別按每千常住人口5.4張和4.3張床位配置),其中醫院床位3.6張;外圍區每千常住人口配置床位4.9張,其中醫院床位4.1張。在未來5年期間,綜合醫院床位,各區均衡增加;??漆t院床位,中心城區重點控制,濱海新區適度發展,外圍區重點發展;中醫院床位,各區擴大增量。外圍區各類醫療機構床位需較大幅度增加,主要是為首都醫療資源疏解預留承接空間。
主持人:好,那么醫療衛生機構醫用設備又是怎樣配置的呢?
王建國:根據功能定位、醫療技術水平、學科發展和群眾健康需求,堅持資源共享和階梯配置,引導醫療衛生機構合理配置適宜設備,逐步提高國產醫用設備配置水平,降低醫療成本。加強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規劃和準入管理,嚴控公立醫院超常裝備。支持發展專業的醫學檢驗機構和影像機構,逐步建立大型設備共用、共享、共管機制。建立區域醫學影像中心,推動建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檢查+醫院診斷”的服務模式,提高基層醫學影像服務能力。按照統一規范的標準體系,二級以上醫療機構檢驗對所有醫療機構開放,鼓勵實行集中檢查檢驗和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大型醫用設備按照品目分為甲類和乙類,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中醫藥局制定的配置規劃,制定本市醫用設備配置規劃或實施方案,做好大型醫用設備的規劃管理。
主持人:主任,我們是如何加強提升醫療衛生學科技術水平的呢?
王建國:全市醫學學科按照重點學科、重點發展學科,以及優勢學科、基礎學科、薄弱學科進行分類管理,分別制定相應政策措施,集中優勢力量,全力打造優勢突出、特色明顯、結構科學、布局合理的整體學科體系。著力加強全市優勢學科建設,擴大對外影響和輻射,積極培育和發展新的優勢學科,力爭在“十三五”期間實現我市醫學綜合實力和水平進入國家第一梯隊?! ≈訌娂本取⒅匕Y、康復醫學等薄弱學科,以及精神疾病、燒傷、職業病防治等急需、緊缺醫學專科的建設。健全醫療技術臨床應用準入和管理制度,對醫療技術臨床應用實行分類、分級管理。圍繞常見疾病和關鍵健康問題,加快推進適宜衛生技術的研究開發與推廣應用。加強對臨床專科建設發展的規劃引導和支持,以拓展優質醫療資源為目標,發揮其示范、引領、帶動和輻射作用,提高基層和區域的??扑?,逐步緩解地域、城鄉、學科之間發展不平衡,促進醫療服務體系協調發展。注重中醫臨床專科的建設,強化中醫藥技術推廣應用。
主持人:好,那么請您為我們介紹一下,醫療衛生人員是怎樣配備的呢?
王建國:衛生人員的配置綜合考慮服務人口、服務半徑、實際需求狀況、工作特點、服務手段等多種因素,合理確定人員總量、質量、結構與分布,確保人才規模與全市人民群眾健康服務需求相適應,不同層級、不同層次、不同區域、不同專業領域人才結構和布局保持均衡,各類人才隊伍協調發展。
醫院人員配置要以床位配置為基點,以執業(助理)醫師和注冊護士配置為重點,以居民衛生服務需求量和醫師標準工作量為依據,按照醫院級別與功能任務的需要確定床位與人員配比,承擔臨床教學、帶教實習、支援基層、援外醫療、應急救援、醫學科研等任務的醫療衛生機構可以適當增加人員配置,結合服務人口、經濟狀況、自然條件等因素合理配置醫生和護士的數量,合理確定醫護人員比例;適當配置公共衛生執業(助理)醫師。到2020年,全市醫院床人比達到1︰1.65,每千常住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2.5人、注冊護士數達到3.14人,醫護比達到1︰1.25,市辦及以上醫院床護比不低于1︰0.6。未達到床護比標準的,原則上不允許擴大床位規模。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加強全科醫生培養和培訓,逐步建立和完善全科醫生制度。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基層衛生人員數達到3.5人以上,每萬名居民有2至3名合格的全科醫生,每千服務人口不少于1名鄉村醫生,每個村衛生室至少有1名鄉村醫生執業,初步建立起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全科醫生制度,基本形成統一規范的全科醫生培養模式和“首診在基層”的服務模式,基層醫生與城鄉居民基本建立比較穩定的簽約服務關系,基本滿足人民群眾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需求。
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各級各類公共衛生人才滿足工作需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人員原則上按照常住人口1.75/萬人的比例核定。專業精神衛生機構應當按照區域內人口數及承擔的精神衛生防治任務配置公共衛生人員。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機構應當根據當地服務人口、社會需求、交通狀況、區域衛生和計劃生育事業發展規劃以及承擔的功能任務等合理配備人員。市、區、鄉級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機構中衛生技術人員比例應當不低于總人數的80%。血站衛生技術人員數量應當綜合考慮年采供血等業務指標進行配備。院前醫療急救機構人員數量按照每車各配置1名醫生、護士、司機和擔架工的基本標準配置工作人員,每5萬常住人口配置1輛救護車,再根據年實際業務量等因素進行適當調整。傳染病、職業病防治技術人員根據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特點和需要予以配置。重點保障兒科、康復、重癥、燒傷等緊缺專業人員引進、培養和配置。
主持人:王主任,為了保證規劃的順利實施,我們提出了哪些保障措施呢?
王建國:編制一個好規劃很重要,但是落實好規劃更重要。《體系建設規劃》提出,一是要加強組織領導。各區政府要認真學習、把握規劃目標、指標和要求,研究制定本區實施方案,確保規劃真正落地。市發展改革、衛生計生、財政、規劃和人力社保等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共同推進規劃落實。二是要創新體制機制。本規劃的實施要與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有機銜接,把醫療衛生服務體制機制的改革與創新作為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軟件建設的重要內容。建立和完善政府衛生投入機制,健全網絡化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運行機制,建立合理的公立醫院補償機制、價格體系、藥品供應保障、支付方式、績效評價等機制,創新建立適應衛生計生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三是要推進資源調整。合理把控公立醫院床位規模、建設標準和大型設備配置,禁止公立醫院舉債建設和裝備。對新建城區、郊區、衛星城區等薄弱區域,有計劃配套建設適量公立醫療衛生機構。重點加強中醫、婦產、精神衛生、傳染病、老年護理、口腔、康復等薄弱領域服務能力的建設。繼續加強外圍區醫院服務能力,進一步完善區公共衛生機構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全面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新建居住區和社區要按照規定標準保障基本醫療衛生配套設施。四是要強化實施管理?!扼w系建設規劃》與《天津市衛生計生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天津市醫療衛生機構布局規劃(2015—2030年)》是一個完整的規劃體系,并與京津冀醫療衛生協同發展規劃、城鄉建設規劃,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全市城市空間布局規劃、全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等有機銜接。對新增醫療衛生資源,特別是公立醫院的設置和改擴建、病床規模的擴大、大型醫療設備的購置,必須按照規劃的要求和程序嚴格管理,二級及以上醫療衛生機構的設置須報市衛生計生部門進行規劃審核。要建立規劃和資源配置監督評價機制,市政府有關部門要根據職責分工,開展規劃實施進度和效果評價,適時開展聯合督查,推動規劃落實,實現規劃目標。
主持人:好,再次感謝王主任做客天津政務網,為我們介紹本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規劃的有關內容。本期訪談到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