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文命名155個地區為縣級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宣城市所轄寧國市、廣德市、旌德縣成功獲評“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稱號。至此,該市7個縣市區中已有5個創成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
??? 近年來,宣城市以創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為主抓手,不斷健全中醫藥服務體系,統籌推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在管理體系、制度建設、財政投入、中醫藥服務能力和水平等方面實現重要飛躍,全市中醫藥事業取得新的進步。
?? 堅持中西并重,中醫藥發展環境持續優化。2021年,經市政府常務會議、市委深改委會議研定,出臺《關于印發宣城市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宣醫改組〔2021〕5號),從完善中醫藥服務網絡、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提升中醫藥產業競爭力、保障措施4個方面提出28項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具體舉措。將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工作納入市對各縣市區、市直單位目標管理績效考核,并將考核結果納入市對縣市區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市、縣均成立中醫藥管理局,設立中醫藥管理科,配備專職工作人員。積極發揮中醫藥在新冠疫情防控中的作用,成立市級新冠肺炎中醫醫療救治專家組,全程參與新冠肺炎救治和防控工作。全市6所公立中醫醫院作為新冠肺炎患者醫療救治后備定點醫院,均設立發熱門診,具備核酸檢測能力。
??? 堅持增量增優,織密縣鄉村中醫藥服務網絡。一是做強縣級中醫醫院。市、縣政府將中醫醫院建設納入本地區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十三五”期間,財政共投入6.2億元用于中醫醫院基礎設施建設。6所縣級公立中醫醫院均完成改擴建或異地新建,1所縣級中醫院被省中醫藥管理局批準為三級中醫醫院設置,2所縣級中醫醫院正在創建三級中醫醫院。不斷強化重點專科和人才隊伍建設,建成全國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3個、省級名中醫工作室7個、省級中醫藥重點專科(專病)25個。積極引導中醫醫院主動融入長三角,各中醫醫院先后與8所長三角地區三級中醫醫院建立了醫聯體或專科聯盟。二是做優鄉鎮基層中醫館。財政共投入1000余萬元建成98個基層中醫館,確保全市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有一個規范化的中醫館。建立鄉鎮基層中醫藥人才招錄綠色通道。開展市級基層示范中醫館建設工作,首批命名8所市級基層示范中醫館,給予每個示范中醫館1萬元獎勵,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三是做實村級中醫藥服務網底。實施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中醫藥適宜技術集中推廣行動,財政為844個村衛生室配備拔罐、針灸、神燈等中醫診療設備,每年對村醫開展兩輪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全市村衛生室均能提供4類以上中醫藥適宜技術服務。同時,舉辦全市村醫中醫藥知識及實踐技能競賽。2021年,該市創新實施中醫藥特色村衛生室建設“3120工程”,從2021年起,利用三年時間在全市創建120所中醫藥特色村衛生室,平均每年建設40所,目前首批已建成47所中醫藥特色村衛生室,進一步鞏固提升村級中醫藥服務能力。
??? 堅持嚴抓嚴管,實現中醫藥服務監管全覆蓋。一是建立健全中醫藥質控體系。2015年,成立宣城市中醫藥質量控制評價中心,縣市區均成立縣級中醫藥質控中心,制定質量控制評價中心建設和質量控制管理辦法、目標考核評分細則,構建覆蓋全市各中醫醫療機構的中醫醫療質量控制評價網絡體系。每年市、縣中醫藥質控中心定期開展醫療質量安全培訓與督導,中醫藥質控工作做到有計劃、有督查、有反饋、有整改,形成中醫醫療質量提升的閉環管理。二是實施中醫醫院綜合績效考核。自2016年起,開展全市中醫醫院綜合績效考核,印發綜合績效考核辦法,制定考核細則,考核內容包括醫療質量持續改進和18項核心制度落實、醫療費用增長、抗菌藥物使用率等31項指標。每季度開展現場考核,年度考評結果通報至各縣市區醫管委,并與中醫醫院的績效工資總額、目標管理、行業監管等掛鉤。年度考評不合格的,所屬醫管會對院長進行誡勉談話,且醫院下一年度不予批準增加診療科目、購置大型醫用設備和評先評優。通過綜合績效考核,引導中醫醫院由“要我管理”向“我要管理”轉變,由粗放式行政化管理向全方位績效管理轉變。三是開展中醫醫療質量第三方點評。自2016年起,該市持之以恒地開展中醫醫院病歷和門診處方第三方點評,每季度從各中醫醫院隨機抽取100份中醫住院病歷和50份中醫門診處方,委托市中醫藥、藥事等質控中心開展第三方集中點評。對在點評中發現存在不合理用藥、欺詐騙保等違法違規行為的臨床醫師責成衛生監督部門立案調查并進行處罰。(宣城衛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