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醫療器械進入大醫院變得越來越困難,以及政策對影像服務進入基層的鼓勵,遠程影像服務作為能夠銜接基層和大醫院的一種模式受到市場的親睞。中國目前在遠程影像領域的發展主要偏重技術領域,主要是由地方政府推動的區域性醫療體系帶來的遠程影像在技術和服務層面的需求。不過,在對遠程影像服務的價值進行肯定的同時,投資者必須認識到遠程影像不同于遠程問診以及遠程心電這兩類更常規服務的特性,遠程影像由于使用頻次低而對專業醫生要求高,加上市場的支付、醫療資源、利益分配等條件不成熟,遠程影像總體的發展具有局限性,短期內快速發展仍有很大挑戰。
目前有多地在推進區域影像服務,比如上海市閔行區與東軟合作建立了區域PACS應用,由兩家區域內的綜合性醫院進行會診,全區12家社區中心分別由對口的綜合醫院提供影像會診服務。未來,在經濟發達地區,基于市和區的影像合作模式可能加速發展。由政府主導可以解決上下游醫療資源銜接的問題,而且,經濟發達地區進行這種模式操作的優勢在于基層相對來說設備較為完善,醫生的素質也較高,上下級銜接比醫療發展不平衡極為嚴重的內陸地區要容易一些。不過,目前這類區域影像合作的模式仍主要靠行政命令進行,作為區域醫療發展的重要部分,綜合醫院對基層的幫扶性質仍然很濃厚。如果未來不能為基層找到自身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且明確上下級醫院的利益分配,這種模式的持續性仍會有問題。
這類區域影像體系建立大都由當地企業承接,進行必要的硬件、軟件和服務體系搭建。這種模式的優勢在于可以更好地引入民營資本在技術和平臺上的力量,建立各層級醫療機構互通的渠道,同時有當地政策支持,快速獲得優質醫療資源進行遠程會診所必要的醫生資源。
不過,公私合作的緊密程度隨各地的政策和實施方案不同而不同,畢竟參與的企業無法直接動用優質醫療資源,因此雙方更多是合作,行政命令的力度也很不一樣。由于很多地區的基層往上輸送病人的能力仍然不強,尤其在農村和郊縣,基層整體實力偏弱,病人由于不信任當地的影像服務而直接選擇大醫院就診。因此,基層向大醫院輸送病人的頻次不確定性很大,大醫院從純粹的讀片上獲得的利益也不明確,可能影響到大醫院服務的動力,而這一點是承接項目的民營企業比較難解決的問題,也意味著短期內遠程影像的區域性合作可能仍會是小范圍、嘗試性的,而且難以有很明顯的數量和金額上的增長。
對進入遠程影像板塊感興趣的公司包括醫療器械公司、HIS廠商以及專業的影像公司。
醫療器械公司對遠程影像的興趣主要助推原因是產品進入醫院變得越來越難。由于國家開始限制大型醫院舉債采購醫療器械,加上反腐的力度加大,未來醫療器械進入頂級醫院的速度將放緩,裝備限購意味著銷售的難度會越來越大。因此,許多醫療器械公司將著眼點轉向了區域影像體系。由于國家對分級問診的支持以及多地推動區域影像試點的展開,遠程影像可能成為醫療器械公司新的渠道,通過區域遠程影像服務將產品和技術推廣到更為廣闊的基層。
不過,現階段進入這一領域的醫療器械公司會發現他們需要長時間布局。由于遠程醫療的支付辦法仍不明確且各地醫保實力差異較大意味著未來對待遠程醫療的態度可能很不一樣,因此,醫療器械公司目前更適合在某些地區進行遠程服務的布局。同時,由于大醫院資源很難控制,無法保證遠程影像服務的流程和服務量,這些嘗試短期內只能是小范圍的,局限于合作比較緊密的大醫院,或者由行政命令推動的地區。醫療器械公司可能面臨較大的前期技術投入,但短期內回收成本的可能性不高,更多是在地區性嘗試資源銜接和積累技術經驗的過程。
未來可能有更多的醫療器械公司進入遠程服務領域。他們的優勢是在某些地區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大醫院資源和合作經驗,并且向基層推廣的時候,從硬件和技術培訓切入也是基層很歡迎的辦法。但醫療器械公司進入遠程影像的劣勢在于信息服務技術,由于遠程醫療除了需要設備,更需要傳輸、存儲、交流等信息服務,而這些并不是生產設備的器械公司的強項。未來的區域遠程醫療體系將更加依賴信息互通和數據分析,設備反而可能成為入口而非競爭核心,在這方面醫療器械公司缺乏優勢。
而另一方面,包括HIS廠商在內的醫療軟件公司也正在嘗試遠程影像領域的信息化產品和服務。醫療軟件公司的優勢在于醫院渠道以及和其他軟件或平臺打通的可能性。首先,醫療軟件公司已經具備醫院渠道,尤其在中國醫療這一區域性很強的市場,不同的軟件提供商有不同的地區性優勢,有些供應商在某些地區除了醫院渠道,還建立了和當地醫保的合作,未來這會對遠程醫療領域的布局起到有利作用,可能為遠程醫療的支付打下基礎。
同時,醫院需要的軟件復雜多樣,但醫生對信息產品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未來能夠和醫院整體信息體系整合的產品將更有優勢,也更容易被醫生接受。在遠程醫療上,信息化產品和服務提供商需要提供和病歷、支付等互通的解決方案,讓整個遠程醫療體系更容易融合到整個信息化大框架中。因此,能夠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供應商將有優勢。
但軟件公司的劣勢同樣很明顯。由于影像對專業技術的要求較高,無論是影像顯示還是存儲和傳輸,都和普通的文檔不同。因此,影像技術和相關軟件的門檻將更高,這會將很多軟件公司擋在門外。
除了以上兩類公司,隨著醫學影像走向數字化和互聯網化,越來越多的專業影像技術公司出現了。這些公司相比傳統領域的技術或者設備公司既有優勢也有劣勢。
無論是醫療器械公司衍生做遠程醫療,還是傳統的醫療軟件公司進入遠程領域,能否做到專業一直是困擾這些公司的問題。由于影像技術專業要求較高,因此,專業影像技術的公司仍然有一定的優勢。同時,醫療器械和軟件公司面對的都是終端的客戶(醫療機構),而影像技術公司則可以與多個提供商合作,嫁接影像技術和平臺,也可以直接提供給終端客戶。因此,影像技術與其他產品如設備和醫療軟件的銜接能力將有助于多渠道推廣產品和服務。
不過,這同樣也是專業影像技術公司的軟肋。由于缺乏成熟的醫院渠道,影像公司在業務發展過程中需要和多方進行合作,即使是自建醫院渠道,地域性也非常明顯。由于影像屬于有損傷的檢查,不如心電這樣的常規項目一樣發展上有量的優勢,因此早期的渠道搭建和合作關系建立需要一定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