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頒出了中國首張全科連鎖診所牌照
????? 2月26日,記者獲悉,日前,四川省衛計委等多部門聯合下發《四川省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今年我省家庭醫生簽約覆蓋率達到40%以上,重點人群簽約覆蓋率達到70%以上。而根據目前在成都市跳傘塔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試點模式來看,試點更多的是借鑒和參考來自美國的“以病人為中心的家庭醫療服務模式”(簡稱PCMH模式)。
????事實上,這兩年民營連鎖化經營診所的模式已經興起,推崇的也正是這種模式。
????記者連日調查發現,全國有將近50家社區連鎖診所品牌在布局。而在成都也有兩三家連鎖診所品牌“圈地”。業內分析,這場混戰早已拉開。而這背后,恰恰是民間資本對基層醫療這塊“大肥肉”的垂涎欲滴,試圖從中分得一杯羹。
????不過專家表示,從政策層面來說,社區連鎖診所前景廣闊,但面臨的困難和需要解決的難題也不少:基層診所靠什么吸納優質醫生資源?一旦一家診所發生醫療事故,帶來的連鎖反應也不小,其抗風險能力也存疑。
????社區連鎖診所春風來了?
????中國首張全科連鎖診所牌照成都高新區頒出
????據國家衛計委公開數據顯示,截止到2016年底,全國正式注冊的城鎮診所287152家,正式注冊的鄉村診所數量達641680家,全國基層醫療機構數量為928832家。未來10年,隨著醫院門診服務比例向基層轉移,基層醫療市場規模將達到3萬億以上,增速超20%。
????而現狀不容忽視。中國個體診所數量雖多,但普遍質量不高,呈現“小、亂、差”的局面。單點獨立運行的個體診所生存將會變得越加困難,只有實現診所的規模化、規范化、連鎖化、品牌化經營模式,才能求得生機。
????經過調查發現,不少民營資本正是看中了這一巨大的市場,瞄準“商機”紛紛出手。在成都市場上,至少有三四家連鎖診所品牌正在“圈地”布局,而其中發展較為迅速的兩家為呂醫生連鎖診所以及百匯吉連鎖診所。
????成都市跳傘塔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李勇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分級診療中試點推行的PCMH模式,更關注疾病預防與健康管理,強調以患者為中心的連續性醫療服務。換言之,該模式以信息系統為基礎的數據驅動為核心,更側重于居民的健康檔案以及慢性病診療,醫生充當“健康管家”的角色。
????“從去年開始到現在,我們已經與100多個家庭簽訂了家庭醫生服務協議。”呂醫生連鎖診所創始人呂奉平介紹。呂醫生連鎖診所牽手美國著名醫療機構梅奧診所,提出的理念就是居民“健康管家”。呂奉平認為,“大醫院應該是治病的專家,而社區連鎖診所則是健康的管家。”
????中國的基層醫療市場需求巨大,而目前基層醫療的現狀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覆蓋區域和服務有限,私人診所模式仍停留在90年代,不規范而且病人的信任度低,呂奉平說,兩年前之所以不顧一切賣掉蒸蒸日上的二級醫院,投身做社區醫療診所,正是看中了這一點。
????記者拿到一份紅頭文件上顯示,成都高新區社會事業局已同意并批復呂醫生連鎖診所成立。文件稱,四川海奧醫院管理有限公司報送的有關成立呂醫生連鎖診所的申請材料經審核,符合國家、省、市關于鼓勵支持民營醫療機構的相關規定,同意“呂醫生連鎖診所”成立。據悉,這是全國首家拿到正式批文的社區全科連鎖診所。
????混戰
????資本搶占社區連鎖診所市場
????在業內人士看來,呂醫生連鎖拿到首張全科連鎖診所牌照,似乎釋放出連鎖診所“春風來了”的信號。然而,在這背后,“圈地”布局的戰爭早已經開始,并且從沒停止過。
????呂醫生連鎖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在成都市擁有14家連鎖診所門店。而短短兩年多時間,另一個連鎖品牌百匯吉連鎖診所也在成都市場大張旗鼓擴張,如今在成都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百匯吉便民連鎖診所的身影。百匯吉相關負責人楊勛24日接受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百匯吉連鎖診所網點達到了800多家,其中包括直營店、加盟店以及“社區家庭醫生服務聯盟”診所,基本具備了廣覆蓋的社區基層醫療健康網絡雛形。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注意到,事實上,布局社區連鎖診所,資本在各省基層醫療市場一直都“蠢蠢欲動”,其中還有不乏資本大鱷。據媒體報道,陜西強森醫療在2015年4月就獲得了Pre-A輪融資,由德輝資本投資,當時市場估值3億;2016年6月2日又獲得A輪數千萬元人民幣融資,由君聯資本領投,德輝資本跟投。而根據官方2017年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強森擁有20家社區診所,每月每家診所大概接診2000余人次,有的單店收入超過650萬。就在前幾天,強森CEO何海洋日前公開透露其雄心:預計到2017年底,強森將把診所開到35家。
????與上述大張旗鼓的布局不同,一直“雄心勃勃”的春雨醫生,似乎把布局線下診所引向了另一個方向,去年創始人兼CEO張銳去世后,春雨醫生線下診所布局有所收縮。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在沒有享受過“分級診療”政策的紅利的情況下,又受到基層公共醫療服務機構的擠兌,目前的社區連鎖診所的前景走向何處,仍然是個未知數。
????全科連鎖診所難題如何破?醫生從哪兒來?
????得了病,大家都熱衷于往大醫院擠,看中的無非是大醫院的醫生水平,而基層醫療,缺醫生,尤其是缺好的醫生,這是制約基層醫療發展的一個關鍵。
????而目前,基層醫生水平參差不齊,也很難解決病人看病的信任感。社區連鎖診所可以解決規模化、規范化的問題,那么醫生又是從哪兒來?
????“人都招不到,別說人才了。”醫護人員捉襟見肘,呂奉平深有體會。她說,為了應對以后擴張需要,她正在急切儲備人才。“目前主要采取老帶小的模式,一些大醫院退休的老專家,我們反聘請過來,一方面上班離家近,他們也愿意發揮余熱,另一方面,招聘一些醫科大學具備行醫資質的畢業生,跟著老專家學習,這樣就可以解決專業水平和培養醫生人才的問題。”呂豐平說,盡管如此,隨著規模不斷地擴大,人才還是非常緊缺。
????除了和大專院校、大醫院合作,廣泛吸納醫生人才,呂奉平還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去專家化。去年,呂醫生連鎖診所引進梅奧診的知識管理體系。呂奉平說,梅奧定制的知識體系,不但可以為病人建立健康管理檔案,還能幫助醫生做診斷。診所只看40種常見病、慢性病、多發病,醫生把病人的癥狀輸入系統后,系統就會匹配五六種解決方案供醫生選擇,醫生再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最適合患者的解決方案。
?而百匯吉連鎖診所的模式更多的結合了線上“O2O、O+O”模式。相關負責人楊勛曾表示,根據規劃,百匯吉將打造醫療與健康服務云平臺。依托這個云平臺,有些大醫院的醫生,有閑暇時間、有粉絲、有技術,但不愿意脫離大醫院去開診所,未來可以在百匯吉的診所實現多點執業,“很多患者有求醫需求,百匯吉就通過云平臺把雙方匹配起來,讓患者和醫生可以在他們的網點實現對接。”
????24日,楊勛也坦露,在發展過程中,改變公眾對社區診所的看法,以及改變診所從業人員的看法,這一點確實非常困難。“值得慶幸的是,百匯吉的發展已經度過了這個轉變期。”
????對于社區連鎖診所目前模式,醫療從業者的態度不一。有從業者認為,這提高了醫療執業者多點執業的可能,不過也有人并不看好。成都某三甲醫院退休醫生郭中(化名)表示,退休后,他曾有一段在私人連鎖診所工作,但標準化的診斷模式以及“商業味道太重”讓他難以為繼,在2017年過后,重新回到了休閑生活。
????專家分析
????全科連鎖診所發展“喜憂參半”推廣復制難度大
????北京鼎臣醫藥咨詢負責人史立臣認為,目前的全科社區連鎖診所發展“喜憂參半”。一方面,在國家“分級診療”的大環境下,享受到發展的環境和潮流,連鎖模式全國多省市都在搞,而且發展迅速,資本也十分看好。但另一方面,“分級診療”主要是針對基層公共醫療機構,而私營的連鎖診所享受不到這個政策紅利,所以,這些私營診所才抱團“取暖”。同時,全科診所與目前發展相對穩定的專科連鎖診所不同,美容、皮膚等專科醫院,更多依靠的是標準化。而目前的全科連鎖診所,多數是創始人參與診療,而這種模式很難復制到其他店。“聘請退休老專家的方式,其實也很難解決缺醫生的問題,老專家的薪酬不低,而且也很難放下姿態工作。”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李玲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目前制約基層醫療人才流失嚴重,發展連鎖診所,需要解決人才缺失的制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