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4日,記者從淮南市醫保局了解到,自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以來,淮南市醫保局以此項精神學習教育為契機,結合調研走訪,廣泛征求群眾意見,深入查找醫保經辦服務存在的短板弱項,通過織密服務網絡、激活數字動能、創新服務模式,切實為群眾醫保幸福感、獲得感“加碼”。
??? 織網拓圈,夯實“15分鐘服務圈”根基
??? 該局以“服務下沉、觸角延伸”為核心,構建多層次服務體系,讓群眾在家門口享便利。一是四級網絡織密服務末梢。建立縣(區)、鄉(鎮、街道)、村(居、社區)、村民組網格員四級醫保服務網絡,實現“分級承辦、精準落地”。縣(區)服務大廳集中辦理28項高頻業務,成為區域服務樞紐;鄉(鎮、街道)窗口承接12項民生事項,推動業務“就近能辦”;村(居、社區)柜臺落實8項基礎服務,化身群眾身邊的“醫保驛站”;網格員承擔政策宣講等4類工作,打通服務“最后一公里”,形成“一站式”服務閉環。二是銀保融合拓寬服務邊界。跨界聯合中國銀行淮南分行,將個人參保查詢、異地就醫備案查詢等高頻業務嵌入22家銀行網點智能柜臺,讓金融設備“變身”醫保終端。群眾辦理銀行業務時可同步處理醫保事項,實現“金融+醫保”功能疊加,日均服務約100人次,有效破解“多頭跑、耗時長”難題,為“15分鐘醫保服務圈”注入新動能。三是AI賦能提升服務效能。打造“一號辦”綜合服務平臺,統一熱線8881890,引入AI智能語音、醫保政策大模型,實現7×24小時在線服務。建立工單閉環機制,工作日日均接線1500余件、休息日200余件,咨詢答復準確率與處置效率顯著提升,群眾足不出戶即可24小時查詢醫保政策。
??? 數據賦能,激活醫保服務“引擎”
??? 該局以科技賦能醫保服務為抓手,推動醫保服務從“線下跑”向“線上辦”“智能辦”轉型,提升服務效率與精準度。一是DeepSeek慢病鑒定加速度。積極探索DeepSeek技術應用于審核鑒定,周期從20個工作日縮短至5個工作日,大幅提升服務時效。推進門診慢特病線上申報審核,上半年審核資料45369份,通過26720份,其中“免申即享”惠及317人、“即申即享”惠及4833人。二是就醫流程再優化。在淮南市新華醫院、朝陽醫院等3家醫院推行“先診療、后付費、直接醫保結算”模式,32家醫療機構實現電子票據結算數據上傳,讓群眾就醫更省心。為90余家鄉鎮衛生院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通“兩病”結算權限,讓參保患者在“家門口”享受便捷結算服務。新增37臺OCR智能審核設備,助力零星報銷審核提質減誤,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三是異地結算提效率。持續擴大異地聯網定點醫療機構覆蓋范圍,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等基層醫療機構納入異地聯網直接結算范圍。上半年淮南市跨省異地就醫28951人次,基金支出31223.25萬元。
??? 服務優化,構建醫保服務“暖心生態”
??? 以群眾需求為導向,該局創新服務模式與宣傳載體,通過線上線下融合、多事項聯辦及基層深度共建,推動醫保服務提質增效。一是打造線上政策“活字典”與服務“活地圖”。升級“淮南醫保”微信公眾號,打造“一點通”綜合政策查詢平臺,將政策梳理簡化為圖表形式,融入健康知識、有獎競答等內容,增強用戶黏性;同步優化談判藥品配備查詢、定點醫藥機構地址查詢、經辦機構地址查詢等功能,以“地圖導航”式服務提升實用性。結合“一號辦”8881890熱線形成互補宣貫體系。公眾號今年已發布信息173條,方便群眾24小時查詢,關注人數近120萬,居全市政務新媒體首位,獲評“安徽省文明賬號”“市直十佳政務微信”。二是推行“高效辦成一件事”。實施“新生兒醫保一件事”“退休一件事”“報銷一件事”等多事項一體化查詢、一站式服務、一窗口辦理、一單制結算,全面實現審批事項多部門集中聯辦。上半年,全市窗口服務參保群眾3萬余人次。三是搭建基層服務“連心橋”。學習教育期間,局班子成員“四不兩直”調研28次,走訪51個基層單位,收集問題建議50余條。針對基層藥品短缺印發整改通知,化解購藥難題;處理12345熱線等投訴4536件,滿意率超99%。“七一”結對共建,與曹咀社區、碾橋村開展“雙結對、雙提升”活動,深入社區、鄉村開展醫保政策宣講、發放宣傳資料3千余份,現場解決報銷難題、開展義診、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實現了醫保服務與基層治理雙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