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8日,由中華醫學雜志、賀蘭縣人民政府和微醫集團·烏鎮互聯網醫院共同主辦的2016互聯網醫院推進中國醫改高峰論壇暨寧夏互聯網醫院簽約發布會在銀川成功舉辦。本次會議邀請了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副主席馬力、《中華醫學雜志》副總編輯陳新石、銀川市市長白尚成、寧夏自治區衛計委主任馬秀珍、銀川市委常委、賀蘭縣委書記李郁華、寧夏醫科大學校長孫濤、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院長楊銀學、英、美、法、歐外科學院院士彭淑牖以及微醫董事長兼CEO廖杰遠等近400位參會嘉賓,共同見證了寧夏互聯網醫院的啟動發布儀式。
眾所周知,寧夏地處我國西北內陸,優質醫療資源總量相對不足,西海固地區還存在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微醫牽手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共建寧夏互聯網醫院,整合醫院線上線下優勢,為寧夏當地群眾足不出戶享受全國優質醫療服務。廖杰遠表示,微醫平臺將累積的24萬專家、7200組專家團隊以及8個會診中心全部對接入駐寧夏互聯網醫院。不僅如此,微醫還將協助寧夏全區醫療機構實現數據的互聯互通,廖杰遠介紹稱,微醫正在實現將被動醫療轉化為主動健康的過程,基于此目標,微醫將為寧夏670萬群眾提供基于電子病歷、健康云卡的連續、主動的家庭醫生服務。
本次會議中,來自全國的100家醫院院長和互聯網醫院院長共同探討了互聯網醫院的現狀和發展。此外,現場還舉行了寧夏智慧健康谷的簽約儀式,銀川將和位于杭州的中國智慧健康谷通力合作,在銀川打造醫藥險產業集群,推動寧夏大健康產業的發展。
2016年是互聯網醫院發展元年,全國各區域各醫療機構都在不斷嘗試互聯網醫院的探索與實踐,但是發展現狀層次不齊。基于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市場需求的強力推動下微醫互聯網醫院的建設步入新階段——打造醫療管理服務平臺新模式。
打造“三個一”互聯網醫院發展模式
廖杰遠闡述了互聯網醫院發展“三個一”模式:一個中心,聯合當地醫療機構共同建立互聯網醫院,為用戶提供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全流程服務;一個網絡,通過信息化手段,連接區域內醫療機構,實現數據互聯互通、信息共享;一個體系,在數據共享基礎上建立家庭醫生服務體系,為當地民眾提供基于電子檔案的連續主動的“健康守門人”式服務。
未來醫院的建設將沒有“圍墻”
廖杰遠介紹稱,未來互聯網醫院不再是所謂的“新業態”而將成為“常態”。隨著“互聯網+醫療”的程度不斷加深,市場也從互聯網醫療信息服務發展到互聯網醫療咨詢服務,再到互聯網診療服務即互聯網醫院的建設。互聯網醫院將如雨后春筍般成為“常態化”的建設,在進一步實現數據互聯互通的基礎上,未來醫院的建設將不再受“圍墻”的束縛。
醫保不再是互聯網醫院發展的“攔路虎”
四川省發改委聯合四川省衛生計生委發布了《關于制定互聯網醫療服務項目價格的通知》,自上而下地從政策層面打破互聯網醫療的項目價格、醫保結算、收費標準等問題。四川互聯網醫院作為全國首家醫保支持的互聯網醫院,依托健康卡云卡集健康卡、市民卡、就診卡功能于一身,百姓通過手機app即可完成開卡。通過三合一智能終端,無論身份證、醫保卡還是健康卡,都可以完成醫院掛號、電子處方、在線復診、支付結算等醫院全流程,支付環節可以滿足醫保、商保、自費的結算。可見,隨著互聯網醫院的“常態化”發展,醫保已經不再是互聯網醫院發展道路上的“攔路虎”。
基于互聯網醫院模式的升級創新,寧夏自治區衛計委主任馬秀珍在會上表示,互聯網醫院被給予較高的期望值,希望借助互聯網醫院讓670萬寧夏群眾享受互聯網帶來的“獲得感”。同時依托微醫互聯網醫院平臺讓傳統醫療與互聯網深度融合,讓東西部醫療密切協作,實現寧夏優質資源的“倍增”,開啟一條全新的“健康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