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內六大醫藥企業上海醫藥、廣藥白云山、南京醫藥、哈藥股份、天津醫藥、重慶醫藥聯合簽署《籌建聯合醫藥平臺合作備忘錄》,擬共同出資
5億元,建立采購平臺公司,通過合作互通、降低自有品種的準入門檻,提升六方產品引進能力和議價能力,降低企業采購、運營成本。《合作備忘錄》指出,六方采購平臺主要定位于實現三方面共享服務功能,一是戰略品種、代理品種的采購平臺,將為各成員企業引進代理和戰略產品,降低采購成本;二是作為自有工業產品的共享平臺,通過有效機制,促使六方在各自優勢區域內相互支持自有工業產品的市場準入和渠道銷售工作,降低運營成本;三是作為原輔材料采購的整合信息平臺,六方將以工業原輔材料集中采購為合作點,減少原輔材料價格波動對企業影響,實現生產成本的降低。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六方組建的聯合采購平臺公司重要的業務就是戰略品種和代理品種的采購,并將依托南沙自貿區的跨境貿易優勢,有望成為全球采購平臺。
據《經濟日報》記者了解,本次合作的六大醫藥企業均為行業龍頭,擁有藥品批文近萬個,銷售收入合計近3000億元,銷售網絡覆蓋華南、華北、華東、華西、東北等醫藥市場。
在業界看來,如此高起點、高規格的醫藥企業“牽手”在行業內尚屬首次。如果六方合作順利達成,不僅會提升企業在商品、原材料采購談判中的地位和影響力,統一談判、統一采購形成的規模優勢也將有助于提升產品引進能力和議價能力,同時通過合作互通,有效降低自有品種在各企業的準入門檻,最終實現采購和運營成本降低。
六大藥企之所以“抱團”發展,主要源于醫藥行業增速放緩。近年來,藥品生產銷售收入增速放緩趨勢明顯,自2011年起,醫藥行業增速從20%、18%、13%降到9%左右。醫藥行業急需轉型,“抱團”發展無疑是醫藥企業突圍的有效路徑。
業內人士指出,此次平臺的搭建順應了醫藥行業發展趨勢及國家醫改政策。一方面,通過放大區域資源優勢,加強企業間工、商業網絡合作與互通,提升自有品種的渠道銷售能力;另一方面,通過商品、原材料的統一采購形成規模優勢,加強了產品引進能力和專業服務能力。這也意味著醫藥行業開啟了從競爭走向競合、互補發展的新模式,不僅有利于促進行業規范標準的建立,對我國醫藥行業也將帶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