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改列入重點協商議題
3月2日,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召開新聞發布會。針對記者提出的醫改問題,政協新聞發言人王國慶表示,新一輪醫改從2009年啟動以來,中央到地方都做了不少探索,取得了很多進展。前不久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21次會議強調,要把是否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是否給人民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作為改革成效的評價標準。“按照這個評價標準,我國的醫改確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王國慶說,醫改是一項長期、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在世界各國都是大難題。近年來,全國政協每年都有醫改相關的調研考察、協商座談,今年的全國政協已將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列為重點協商議題。他介紹,今年將由3位政協副主席分別帶隊,深入醫藥衛生一線和廣大公眾當中進行調研,摸實情、聽呼聲,為我國醫改的深入推進謀實策、出實招。
針對治理霧霾問題,王國慶介紹,統計數據顯示,空氣質量總體情況是在向好的方向變化。2015年北京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比2014年增加了14天,重污染天數減少了1天。但為什么統計數據和大家的感受有反差?權威人士算了一筆賬:去年前10個月情況不錯,達標天數與上一年同期相比增加了31天。可后兩個月情況糟糕,達標天數同比減少了17天。去年年底,北京市兩次啟動紅色預警,大家的感受可想而知。“客觀地說,中國在治理霧霾方面已經做了很多工作,但需要做的更多。”
針對貧困地區公共衛生問題,王國慶介紹,在我國部分高寒、干旱、少雨農牧區,比較常見的人畜共患寄生蟲病叫包蟲病,因為患病率、致死率都比較高,所以被稱為“蟲癌”,成為制約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導致不少家庭致貧、返貧。去年,全國政協就包蟲病防治組織委員到青海、四川、新疆、寧夏4個省(區)進行調研,深入牧區和牧民同吃同飲,到家里、醫院看望病人。通過深入調研后提出的意見、建議,得到了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國家衛生計生委、科技部已將包蟲病防治列入國家重大計劃,并啟動包蟲病綜合防治試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