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進一步提升我市藥品、化妝品和醫療器械監管能力,織牢織密織細藥品安全網,服務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市市場監管局堅持黨建為引領,做好“加減乘”工作法,積極探索、創新綜合監管模式,持續提升全市藥品、醫療器械和化妝品監管能力水平,全力保障廣大群眾用藥安全。
一、黨建業務協同做“加”法。一是落實支部重組,推動“黨建+業務”融合。成立市市場監管局黨建示范項目活動工作領導小組,以業務分管領導為主重組市局機關第四支部,做到黨建工作和監管業務同部署、同要求、同推動,拉動縣區局、鄉鎮監管所兩級黨支部共同行動,在全市范圍內開展藥械化全品類、全鏈條、全覆蓋風險排查。二是激發藥安員活力,推動“監管+協管”互補。在連平縣試點建設“藥安員”隊伍,為13個鄉鎮各配備3名藥品協管員,通過培訓考核的協管員分配到各基層所協助開展日常監督檢查工作,有效激活基層監管人員活力,提高基層藥品監管網絡建設水平。截至目前,39名協管員共參與監督檢查117家次,提供違法線索2條。
二、給基層負擔做“減”法。一是實施“一表通查”,減少基層檢查記錄表。在零售藥店和醫療機構開展藥械化、藥械“一表通查”,有效融合藥械化日常檢查和專項檢查內容,減輕基層監管人員日常工作量,集中精力排查藥械化經營使用環節風險,提高了監督檢查風險問題和違法線索發現率。截至目前,通過監督檢查移交違法線索81條。二是完善三級研判,減少基層會議時間。將市、縣(區)、鄉鎮三級藥械化風險研判座談會改為由鄉鎮所、縣(區)局分別建立風險排查化解臺賬,并按季度進行梳理、統計、分析,由下級部門向上級部門報送風險研判和化解情況匯總表,內容包括藥械化三個領域的風險點、風險等級、監管措施和排查化解情況。市局再對全市風險點情況進行分析、研判,并于每季度初在全市食品藥品安全形勢分析會上進行報告。這一做法既節省了各級監管部門的會議時間,也將風險研判工作常態化,有利于將風險研判和排查化解工作落細落實。今年第二季度,全市共排查藥械化風險點10個(其中4個高風險,6個中風險),開展監督檢查1879家次,排查相關風險企業178家,落實整改169家次,移交線索81條,立案查處83宗。
三、提升黨員工作效能做“乘”法。一是黨員帶頭檢查,激發先鋒乘數效應。由黨員業務骨干分組帶隊深入各縣區、鄉鎮開展跨縣區綜合監管,嚴格按照“四個最嚴”要求開展飛行檢查,基層黨組織的攻堅堡壘作用得到充分發揮。二是打造黨建陣地,放大磁場能量效應。制定2023年“黨建+藥械化跨縣區綜合監管”實施方案,挑選黨員業務骨干成立“河源市藥品監管黨員先鋒隊”在全市創新開展跨縣區跨鄉鎮綜合監管、法規業務培訓、風險研判等工作。以點帶面形成示范效果,引領各縣區全面鋪開組織跨鄉鎮綜合監管。目前,已對全市五縣三區進行了第一輪綜合監管,共檢查藥械化主體51家,限期整改37家,移交線索11條,購買化妝品樣品21批次進行快篩快檢,發現陽性2批;舉辦了一場藥械化監管能力提升培訓班;開展了兩次食品藥品安全形勢研判會。
下來,市市場監管局將繼續推動黨建“工作”與監管業務有效融合,不斷創新黨建融合監管模式,全面提高藥械化安全監管能力,筑牢我市藥械化安全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