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與個體因年齡增加導致健康狀況弱化的雙重背景下,老年人的醫養結合服務需求逐漸呈現剛性特征。隨著相關政策的不斷完善,我國醫養結合服務能力持續提高,但仍存在居家社區醫養結合服務能力不高、機構醫養結合資源不足等短板和弱項,主要體現在:
第一,居家社區醫養結合服務能力還有待提升。上門醫療服務供給不足,家庭病床建床難,部分地區家庭醫生簽約有待進一步落地、落實、落細,居家養老老年人和依托社區養老老年人在獲得醫養結合服務的可及性有待提升、獲得感仍要強化、參與度亟需提高。
第二,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機構簽約服務機制有待優化。目前,簽約機構間尚未形成有效的利益分享機制,激勵不相容,同樣存在簽約服務落地存在現實困難、服務質量有待提升等現象。
第三,支持醫養結合服務的政策環境仍待加強。目前,已有政策對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醫養結合服務的支持力度有待提升,醫療資源有富余的醫療衛生機構參與供給養老服務的積極性亟需強化。此外,部分作為老年健康守門人的家庭醫生面臨“勞而不得”的情況,參與供給醫養結合服務意愿仍待提升。
近日,經國務院同意,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針對這幾處痛點,集中發力,著眼于如何利用簽約服務做實做強醫養結合服務,切實推動相關政策措施不斷完善,為醫養結合全面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一是做實做細家醫簽約。家庭醫生是醫療衛生機構設置家庭病床、開展居家醫療服務等各項工作的重要基礎。為積極發揮家庭醫生在上門醫療服務中的作用,滿足社區與居家養老老年人的醫養結合需求,《指導意見》提出,在做實老年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基礎上,穩步提高失能、慢性病、高齡、殘疾等行動不便或確有困難的老年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各地貫徹落實《指導意見》時,可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基礎上,基于老年人差異化健康需求,設計個性化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包,進一步做實老年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提升老年人居家醫療服務可及性和獲得感。
二是做堅做優機構簽約。《指導意見》鼓勵醫療機構為養老機構開展醫養結合服務提供醫療支持,滿足入住機構老年人的醫養結合需求,根據入住老年人總體情況及健康狀況,可提供家庭病床、上門巡診、預約就診綠色通道等服務。各地貫徹落實時,可明確上門巡診的巡診周期、巡診重點、巡診流程等相關內容,從而將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以簽約合作方式開展醫養結合服務落到實處。也可通過依法在養老機構內設置醫療服務站點等方式,引入家庭醫生服務,使醫療衛生服務更好向養老機構延伸。
三是提量提質人才隊伍。《指導意見》在強化家庭醫生等醫養結合人才隊伍方面提出了一攬子措施,以創造更好的支持醫養結合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如明確提出公立醫療衛生機構在內部績效分配時,對完成居家醫療服務、醫養結合簽約等服務較好的醫務人員給予傾斜。支持醫務人員特別是退休返聘且臨床經驗豐富的護士到提供醫養結合服務的養老服務機構開展服務。各地在落實過程中,應結合工作實際,鼓勵積極挖掘退休醫務人員、社會辦醫療機構醫務人員、二級和三級醫院醫師等各類醫務人員,充實家庭醫生隊伍,并通過對家庭醫生進行老年醫學科專業醫師規范化培訓等方式,加強家庭醫生能力建設。同時基于簽約老年人健康需求,不斷優化家庭醫生團隊成員構成。此外,還應為開展醫養結合服務的家庭醫生提供職稱評審、繼續教育、績效考核、薪酬待遇等支持性政策,從而吸引更多醫務人員參與供給醫養結合服務。(郝曉寧?國家衛生健康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健康保障研究部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