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7日,全市醫療保障工作會議召開,會議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國兩會精神,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三個年”活動部署,總結回顧2022年工作,安排部署2023年工作。
2022年,全市醫療保障系統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堅持穩中求進、銳意進取,以高水平黨建引領醫保工作高質量發展,交出了一份厚重而溫暖的工作答卷。
在精準保障中持續打好“持久戰”。闖關近年來“最難參保季”,全市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398萬人,參保率98%;基本醫保主體保障、大病保險梯次減負、醫療救助托底功能、補充醫療保險共同發展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日益完善;持續釋放醫保綜合治理紅利,兩次調整政策,降低群眾就醫門檻,城鄉居民住院政策范圍內報銷比例由63%提高到70.3%;鞏固拓展醫療保障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持之以恒防范化解因病返貧致貧的主動發現機制、動態監測機制、信息共享機制和精準幫扶機制更加完善;全面加強新冠病毒防治醫保支撐,大幅降低疫情防控成本。
在精銳改革中持續打好“突破戰”。持續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基本建成,常態化開展集中帶量采購,國家第一至七批和省際聯盟未過評藥品集采中選成果共計453個,涉及金額占公立醫療機構化學藥和生物藥年采購金額的35%,平均降價超過50%,最高降價96%;建立職工普通門診統籌制度,補齊門診保障短板的工作指向更加明晰。
在精細監管中持續打好“攻堅戰”。努力構建大監管格局,變醫保部門單打獨斗為多部門聯動,按照“雙隨機、一公開”,構建“不敢騙、不能騙、不想騙”的長效機制;持續推進協議首管、內控自管、分類施管、巡查常管、一線教管、社會共管的“六管齊下”監管方式。不斷深化“協議首管”內涵,健全完善內部控制管理制度,實行委托行政執法檢查,行政、經辦、委托“三駕馬車”管理基金格局基本形成。
在精心服務中持續打好“升級戰”。以“七再措施”在提升基層醫保服務能力上挖掘潛力、在轉變醫保服務方式上尋求突破、在醫保經辦服務內涵建設上開創新局;全面改革門診慢特病經辦流程,由醫保部門組織年度集中鑒定轉變為群眾隨時申請、醫院即時鑒定、待遇及時享受;以患者“進一扇門、掛一元號、開一張方”設置“醫保便民門診”,讓群眾買得到、用得起;著力打造“隨身帶的醫保”,電子憑證激活人數不斷增加,應用場景日益豐富,第一批醫保移動支付正式上線,異地就醫備案“掌上辦”全面實現。
在精煉隊伍中持續打好“陣地戰”。始終堅持政治機關定位,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堅持“變群眾訴求為工作追求”“變問題清單為工作清單”,把“勤快嚴實精細廉”的作風落實在工作中;扎實開展全省醫保系統“百日百縣”督導調研問題整改及“走千家訪萬戶”助醫幫困活動,破解了一批基層醫保工作各領域重點難點問題。
會議要求,2023年,全市醫保工作要夯實根基,深入落實全民參保計劃,并扎實推進鞏固拓展醫保脫貧攻堅成果,堅決防止發生規模性因病返貧致貧。要健全完善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三重保障”制度,鞏固提高參保群眾醫療待遇補助水平,完善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做實醫療救助市級統籌等工作。要常態化制度化落實國家和省級醫用耗材帶量采購成果,不斷優化目錄內藥品“雙通道”管理政策,拓寬目錄內藥品供藥渠道,推進醫保支付標準與集中帶量采購結果協同,持續加強醫療機構醫療服務項目價格管理和建立健全全市基金監管信用體系。要不斷提升醫保信息化標準化水平,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細化完善“一件事一次辦”改革,加快“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進一步優化群眾異地就醫體驗,拓展異地就醫服務范圍,規范優化異地就醫登記備案渠道及備案流程,提升快速和自主備案成功率,穩步擴大異地聯網定點醫藥機構門診慢特病直接結算范圍等各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