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2日,國家醫保局舉辦醫保醫用耗材分類規則解讀直播活動,聚焦血管介入支架、血管介入球囊、非血管介入支架、非血管介入球囊、吻合器、人工器官、植入式心臟節律管理器7類醫保醫用耗材的分類優化工作進行專題解讀。
??? 規范耗材管理
??? 做好醫保醫用耗材的標準化分類管理,直接關系到醫用耗材的招標采購、價格治理、臨床應用、支付結算等工作的順利完成,備受醫藥企業、醫保部門、醫療機構和臨床醫生的關注。
??? 國家醫保局大數據中心副主任趙秀竹介紹,自成立以來,國家醫保局統一了23項醫保信息業務編碼標準,涉及人員、機構、藥品、耗材和醫療服務項目等。其中,醫保醫用耗材因分類難度大、規格型號雜、涉及企業多等特點,成為醫保信息業務編碼工作中的“硬骨頭”。
??? 北京醫師協會臨床醫學工程師分會會長、中日友好醫院醫學工程處原處長趙菁舉了這樣一個例子:“吻合器主要用于組織或器官的吻合(連接)操作,市面上品種非常多。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吻合器有超過2000個產品,將近400家企業生產,規格接近9萬個。很多產品功能是一樣的,但命名不統一。此外,產品信息不透明,產品的結構組成和功能很難通過名字看出來。”趙菁表示,這就造成醫療機構在管理耗材時容易出現混淆或偏差,增加管理成本和管理風險。因此,建立一個科學規范的分類體系是非常重要的。
??? 據了解,2019年6月,國家醫保局發布《醫保醫用耗材編碼規則和方法》,構建通用編碼體系,形成“全國統一語言”。2022年3月,醫保信息平臺在全國31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正式上線,醫用耗材信息數據庫實現全國同步應用。2024年11月,國家醫保局啟動醫保醫用耗材分類的修訂工作,今年4月推出首批成品,發布了《血管介入支架等7類醫用耗材分類與代碼及醫保通用名》。
??? 趙秀竹介紹,針對血管介入支架等7類醫保醫用耗材的分類調整,修訂形成“非血管介入治療類材料”“血管介入治療類材料”“人工器官、組織及配套材料”“吻合器及附件”4個一級分類、21個二級分類、104個三級分類、416個材質特征。優化后的耗材分類在填補原有編碼空白的同時,刪除了冗余類別,更客觀地反映耗材功能特征,逐步破解醫用耗材“識別難、區分難、管理難”等問題。
??? 目前,醫保醫用耗材按學科、用途、部位和功能等,共形成17個一級分類、174個二級分類、1046個三級分類、8962個耗材材質和規格分類。截至今年8月底,已發布耗材分類代碼10.36萬條,覆蓋1.5萬家企業、9.16萬張注冊證、14.09萬件產品、1337.96萬個規格型號,進一步為醫保精細化管理、醫療健康數據互聯互通提供了支撐。
??? 賦能技術創新
??? 在活動現場,中國社會保障學會項目組負責人翟夢媛解讀了7類醫保醫用耗材分類調整的具體情況。
??? “此次分類調整充分尊重和鼓勵醫用耗材在具體領域的技術創新,為具有臨床價值的新產品提供了一個更加清晰和規范的分類路徑。”翟夢媛介紹,對于在藥監部門已有產品注冊備案但在醫保醫用耗材編碼數據庫中無合適分類對應的產品,予以新增相關分類、特征或材質。例如,植入式無導線心臟起搏器是心臟起搏領域的革命性技術,可通過微創方式經靜脈植入心腔內,具有無切口、無囊袋、無導線的優勢。此次分類調整將無導線心臟起搏器單獨分類,充分關注了技術創新,為使用傳統起搏器多次感染、上腔靜脈通路缺失、長期血液透析的患者提供了更多選擇。此外,對臨床使用、醫保支付價值差別較大,但在數據庫未明確區分特征或材質的醫保醫用耗材,進行分類優化調整,以有效減輕臨床操作和院內管理負擔。
??? 國家醫保局醫藥價格和招標采購指導中心藥品耗材處工作人員鄧文艷介紹,新的分類編碼投入使用后,通過數據提取,可以實現對同類型產品價格的精準監測,督促引導企業糾正不公平高價、歧視性高價,促使價格回歸到更加公允的區間。
??? “此次分類優化是在現有醫保醫用耗材分類與編碼規則框架內進行的,上海等地區已率先落地應用7類醫用耗材新數據庫,其他省份在加快推進。為保持分類體系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對于分類調整導致的產品編碼變更,國家醫保局及時更新下發數據庫,增加新舊編碼的關聯關系,并設置過渡期,確保過渡期內新舊編碼可同步正常使用。”趙秀竹說,國家醫保局正在建立健全醫保醫用耗材分類的動態調整機制,力爭常態化、機制化推進醫保醫用耗材分類調整工作。目前,骨科植入類耗材分類調整工作已經啟動,完成后將按照流程擇期發布。